江西面积最大的城市赣州,是客家人大本营

发源于闽赣边界武夷山西麓的赣江,自南向北几乎纵贯整个江西全境,江西也由此简称“赣”。若沿着赣江溯流而上,便抵达江西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赣州。过去,江西人提起赣州就频频摇头,因为这个面积占江西近四分之一、人口多万的地级市,却意味着闭塞且贫穷;如今,赣州连续5年经济增幅居全省第一,GDP总量仅次于省会南昌,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赣州市赣县区大埠乡杨雅村杨雅水库

随着经济增长,赣州声名日盛,在省内是与南昌共同引领江西经济的“双子星”城市,省外则有赣南脐橙这张美食名片。透过赣州的脐橙林,还能看到这里的山水如一幅水墨画。

一市邻四省,三面环大山

赣州地处江西省最南端,东接福建、南连广东、西邻湖南。按理说一市接四省是地理优势,只需靠贸易与邻居互通有无就能发家致富,偏偏赣州是个例外。赣州东有武夷山,南有九连山、大庚岭,西有罗霄山脉,崇山峻岭间云雾氤氲,确实富有诗意如墨如画,但也阻隔了赣州与邻省的交流。好在上苍关上门的同时会开一道窗,赣州的水就是通向外界的窗。

赣州江景房

赣州水网密布,自四周向中间汇集成流量较大的章水与贡水,两条河一西一东于赣州主城区八境台汇合,成为赣江。赣江一路向北哺育大半个江西省后汇入鄱阳湖,古时走水路可以直抵长江流域,再经京杭大运河到达京津地区。

另外广东省境内的东江也源于赣州境内,虽然上游水流不大,但毕竟沟通了赣州与珠江流域。

章江大桥

客家人的“大本营”

赣州95%以上都是客家人,除了城区和信丰县的方言是西南官话,其余地区的人都讲客家话。一说客家人,可能会有人以为是少数民族,其实他们是汉族内部分支。宋朝造户籍,土著居民称为“主”,由外地迁徙而入的居民称为“客”,后来这些由祖籍地迁居他乡的人便自称“客家人”。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使中原地区的居民大规模南迁,是为“衣冠南渡”,赣州容纳了最早的客家人。他们到此定居时背负着中原文明,为融入当地,又吸收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精髓。时至今日,从赣州地区保存的多座客家围屋,还可窥见独特的客家文化。

龙南关西客家围屋

唐朝时,由宰相张九龄主持凿通了一条当时最重要的南北水运大通道,往北连通赣江-长江-大运河,往南连通东江-珠江-南海,南方段的开凿少不了客家人的参与。到了宋代,经济中心继续南移,整个江西经济空前繁荣,赣州也因占据水路要冲,迎来了自己的发展巅峰。

经济发达又造就了文化繁荣。周敦颐在赣州写下千古奇文《爱莲说》;数次出现在宋词中的郁孤台,可称之为赣州“文化高地”。文人在赣州挥毫泼墨,工匠在通天岩凿开了“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岩石窟

物质富足和文化昌盛,使客家人在此“反客为主”,并养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当元军大举南下时,客家人文天祥召集残兵在赣州拼死反抗,即便最终被俘,也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警句,激励后来人。就是凭着这一股劲,客家人的足迹如今遍布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郁孤台

奋力“突围”的赣州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赣州的经济却逐渐落后。太平天国对江西经济破坏极大,赣州自然受到影响。而后五口通商,赣州的地位一落千丈。年粤汉铁路通车,彻底终结了赣州对粤的交通中转作用,衰落无可避免。此后数十年,由于没有铁路通过,赣州的经济一直没有起色。

年京九铁路通车给赣州带来转机,随后赣州也积极地将自己纳入周边铁路网:年,连接赣州和福建龙岩的赣龙铁路通车;年,连接赣州和广东韶关的赣韶铁路通车。目前,赣州通往深圳的赣深高铁还在建设中,预计年全线通车。

赣南脐橙

除了靠铁路带来机遇,赣州人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努力着。数十年时间,赣州脐橙种植面积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同时,赣州地下丰富的矿藏也被开发利用,目前已探明矿产资源60多种,其中因钨矿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钨都”。

八镜台公园

工农业共同发展,使赣州的贫困县于今年全部“摘帽”。希望随着高铁时代到来,赣州能建成辐射闽西和粤北的中心城市,成为真正的“江西第一大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83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