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常见,可为什么收藏不全

北京哪间皮炎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12/9057218.html

  

有人说:“清代距今未远,清钱多而易得”。此说确有一定道理。现今存世的清代制钱数量巨大,但这只是指常品而言。对于一个收藏者来说,所追求的并不是常品。目前,任何一个收藏者都很容易收集上百种不同版别的康熙钱。然而那些稀少的珍品钱币,则可能捡万枚而不得一品。 

康熙钱铜质好、制作精美、铸造时间长、品种多、版式纷繁,其中不乏珍稀品,是清钱中对集币者最具有吸引力的一种。初集币者不知收集康熙钱的关键难点所在,往往认为收集全康熙钱背满汉文20局的钱各一枚: 

“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 

美品康熙二十局

外加满文宝泉、宝源计22枚,就是康熙钱全套了。其实不然,如果不论钱式和版别,集这22枚并非难事。其中背台、南、广三种较少。但是,如果是小型的背台、南、广康熙钱,也较为常见。而若要收集齐康熙原版大样钱,就十分困难了。

康熙是清圣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圣帝从年即位,到年,在位61年。据有关记载:康熙元年始铸重一钱四分制钱;康熙二十三年(年)改铸每文重一钱的制钱;康熙四十一年(年)又改铸一钱四分和七分重的两种制钱;但因各局私自减重,一钱四分只有一钱二分左右,也就是说康熙钱从钱式重量来说就有四等,一是重一钱四分(约合5.2克)的康熙钱,俗称“重钱”,也叫原版大钱;二是重为一钱二分(约合4.4克),也有人归为“重钱”之类;三是重一钱的(约合3.7克),一般称为“轻钱”;四是重七分的(约合2.7克),俗称“小轻钱”。 

集齐22局康熙原版大样钱,即重一钱四分的康熙初铸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其中的大台、楷广和背南钱十分难找。如果这22枚在版别上都是双点通,其中背东、背河钱最难找,目前,有人集得的背东、背河双点通康熙钱都是“轻钱”。上述为收集康熙的难点之一。

难点之二是康熙钱除了上述22局外,还有背满汉文“西”字钱、“巩”字钱,都是十分罕见的。“西”字钱据说是吴三桂铸的,也有人认为是后铸的。笔者有幸得一枚背西字钱,该钱生坑上品,外径26.5、穿5.3、厚0.9毫米,重3.7克。

  

各种普通康熙通宝

难点之三是各局所铸的七分重康熙通宝钱,这种钱俗称“小轻钱”,才是康熙钱中的真正轻钱。它比重一钱的康熙钱(一般认为“轻钱”)还“轻”,重量在3克以下。这种钱,某些局铸量极少。

《中国钱币》年第4期载蔡声健先生《清朝山西制钱初探》一文中说:“山西省与大同府局有七分重小钱之说,因缺少实物证据而难于成立”。这就是说蔡先生在山西省并没有发现背原、背同的七分重康熙小制钱。

读了此文,及时寄去了背原的康熙小制钱图拓,该钱重2.8克,外径26.4、穿5.5、厚0.7毫米(小制钱外径并非小,只是其重量轻而已,严格说,应称“小轻钱”),该钱文字工整、铜质精良,是一枚开门见山的官铸七分重制钱。它证明了《古钱大辞典》所载背原七分“小轻钱”是存在的。

  

难点之四是:康熙22局均铸有宽缘钱,因其中有些局铸量少,收集齐全不易。

难点之五是:福建省局曾铸康熙十二地支套钱,现已发现9种:“子丑寅巳未申酉戌亥“;我国著名的古钱学者张伯曾得8种,一位德国研究我国清钱的专家、世界上唯一的“清钱博士”从数吨清钱中选出9种。普通收藏者能获得一枚均为不易之事。 

难点之六是:康熙通宝大钱、背“大清”钱、背龙凤纹钱等特殊版别的珍稀品都难集得。笔者集有背河康熙钱中的异版钱“一笔贝”。

除上述六点外,康熙钱品种多,版别繁杂,至今没有人搞清康熙钱究竟有多少版别。集全康熙通宝钱,是集钱者难圆之梦。

(说明来源:网络,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处理。)

欢迎转发和分享!

交流请添加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56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