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不知道,香港曾经还是个农业生产小城
香港有的地方叫元朗,最早叫圆蓢。
“圆”是完整跟丰满的意思,“塱”则是开垦土地的意思。意思是这一大块土地,很平坦,像一个圆圈地围绕着的平地,后来,这块地方叫元朗平原。
古时住在元朗的人们以务农维生,兼并渔业、盐业跟采珍珠业。务农,那是因为这里盛产稻米,元朝至明代,这里生产的“元朗丝苗”是本地人的最爱,曾一度在香港农业史称霸称王、名声响亮,曾在清朝时被上缴作贡米。
明代,广州府设立新安县,据文献记载,元朗丝苗大米远销东南亚、更到达旧金山和葡萄牙等地,堪称为当时香港的农产名物。
上面这是啥菜?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白菜么?然而,在香港,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学斗”,经常去菜市场买菜的人应该都见过,其实正确的名字是鹤薮。
鹤薮在香港是一个地名,位置在粉岭,看下上图就知道,山清水秀,相传清朝海盗张保仔的部下曾藏珠宝于此,故称为珠薮,薮是聚集之意;又因山峦横抱,常有乌鹤觅食,美其名而称鹤,两字合并,称为鹤薮。
这里山峦起伏,所以当时也是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的基地之一,后来,因为交通不便,不少村屋荒废,年李泽钜被张子强绑架,也是匿藏在这里的一个废置鸡场。然而,这里在旧时以前非常适合务农,这里出的白菜非常好吃,本地人叫鹤薮白菜,这种白菜在上世纪50年代,还销售到华南广州省城,十分受广东人喜爱。
50年代的香港,是一个务农小城。
除了元朗丝苗,鹤薮白菜,还有东涌白米,马屎埔水葱、打鼓岭雷公凿苦瓜、屯门管榄菜心、荃湾川龙及青山西洋菜、粉岭华山荷塘芥兰、白泥萝卜、八乡老薑、梅窝菠萝、南涌莲藕和南丫岛玻璃生菜等等。
想不到吧?话说50年代香港物价如何?在50年代的香港,当时的人做一天苦力,日薪都只是3元,而当时一斤元朗丝苗价格是6元,比普通香米贵5倍。可想而知当年这种米有多昂贵,不是人人也负担得起,但一推出墟卖会瞬间售罄。
当然,你现在跟香港人说这些,除了老一辈以外,基本没人知道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都消失在历史的年轮,至今还可以看到的,就是菜市场内写着“学斗”的白菜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