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铸牢安全防护网,孩子暑假快乐无忧
原标题:防坠落、防溺水、防中暑……这个暑假安全意识“不放假”(引题)
家长铸牢安全“防护网”,孩子暑假快乐无忧(主题)
随着火热7月的开启,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又迎来了他们的暑假生活。每年暑假既是孩子玩得快乐的时候,也是中暑、溺水等各类意外伤害的易发、高发期。教育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做好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件发生。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暑期安全教育,提醒中小学生暑期外出时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要求各地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公共场所的管理,为中小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活动空间。
如何在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充实假期的同时,又能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提供保障?这是学校、家长和全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安全隐患其实就隐藏在孩子们的身边,防患意识不能松懈,安全知识一定要牢记。
坠楼事件假期高发,二楼以上必须安装防护网、忌留孩子独自在家
6月5日,青岛某地发生一起儿童从租住处窗口坠落的事件。当时孩子的母亲到楼下取物时,独自在家中的4岁孩子从4楼窗口跌落,导致两胳膊骨折,面部受伤。
事故来自“心存侥幸”,孩子从家中窗口坠落并非个例。年元旦假期,一位妈妈到小区外打水,将4岁的孩子留在家中。当时她认为自己下楼一会儿就返回不会有事,就让儿子在家看动画片。随后便发生了孩子坠楼事件。年6月30日,一名年轻母亲在家中照看4岁的儿子以及刚满月的女儿。就在这名母亲给女儿喂奶时,4岁的儿子从卧室窗口坠落……
事实上,全国各地每年发生的儿童坠落事件触目惊心,而且这些坠楼事故集中发生在家里,其中2~6岁的儿童占了八成。调查发现,事故发生时,四成以上家长不在孩子身边,这些家长普遍思想麻痹,高估了孩子的能力,或抱着不会有事的侥幸心理,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有的甚至将孩子反锁家中,导致了悲剧发生。
除此之外,一些窗户设计过低,低龄儿童轻易就能攀爬上去,无疑增加了儿童坠楼事故的发生概率。世卫组织就此指出,增加窗户的保护措施,能使儿童窗口跌落死亡事件降低50%至90%。对此业内人士做出具体指导:防止儿童坠楼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飘窗、阳台等处安装安全系数高的防护栏,二楼以上必须安装防护网;可加装内开式窗户,高层的内倒窗可有效阻止孩子坠楼意外;阳台和窗台附近不要放置矮柜、凳子等可供孩子攀爬的家具;阳台围栏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免老旧松动。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绝对不能做的。
专家特别提醒,现在一些快递、外卖都放在小区门口或楼下某个集中存放点,有些家长下楼自取时,会把孩子单独留在家,容易造成短暂的“空白点”。殊不知,这些“空白点”往往容易引发悲剧。身为家长,永远不要心存侥幸。
溺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意外伤亡首位,暑假儿童溺水多发,家长务必做好监护
今夏全国普遍高温,天气格外炎热,有水的地方往往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7月5日,在珠海金沙滩,一名男孩在海边玩耍时溺水,所幸被沙滩救生员及时发现,立即下海将人救上岸。而同是发生在7月5日的一起溺水事件竟直接导致3人死亡:浙江宁波鄞州区横溪镇5名十六七岁的年轻人结伴到一山塘玩耍,结果其中3人溺水,经抢救无效,全部遇难。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件中,淹溺事故绝对是头号杀手。仅6月份,各地就发生了多起青少年儿童溺亡悲剧。据媒体报道,6月30日,河北邯郸邯山区代召乡3名小学生结伴在河渠玩耍时溺亡;6月24日,山东菏泽鄄城县富春镇3名少年不慎溺水,有多名热心群众下水营救,最终1人被救起,而另外2名少年不幸身亡;6月22日,广东惠州一名11岁男孩跟随爸爸到东江一处沙滩玩水纳凉,爸爸仅是一眨眼工夫没照看到,孩子便不幸溺水身亡;6月18日,湖北荆州洪湖市2名中学生在水塘边洗脚,一人落水,一人施救,结果双双溺亡……
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在线发布的《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因溺水造成的伤亡位居我国0~17岁年龄段首位,占比高达33%;1~14岁溺水事故的比例超过40%。而溺水者的获救率仅有11.34%,溺亡率高达88.66%。因此,教育孩子加强防溺水意识、学习防溺水知识成为暑期安全的一道重要的“防护网”。
近日,全国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发布提示,提醒广大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防溺水“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措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游泳。另外,家长的监护责任重大,对孩子的行踪要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
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家长,在孩子空腹、刚吃饱饭或感到身体不适时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进水前应做好热身活动,适应水温,避免抽筋。要远离激流,按照场所要求穿救生衣,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因其容易爆裂。不建议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专家特别提醒,家长学会及时识别溺水征象非常重要。溺水者通常并不会大声呼喊救命,可表现为5个征象:面朝岸边、口露水面、头向后仰、身体直立、爬梯动作。
在发现溺水者后,周围人应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并立即拨打、急救,寻求专业人员的援助。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溺水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将其拉回岸上。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若需要入水救人,施救者应从背后接近,可用一只手从溺水者的腋下插入后握住其对侧的手臂,也可托住头部,用仰泳的方式将其拖回岸边。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应蜷缩自沉,待溺水者松手后再行救助。
对于溺水者实施现场急救要遵循ABCD原则:按照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