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一首爱国词很出名,惊动当时的皇帝,

#古诗词#《水调歌头·平生太湖上》是南宋时期无名氏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沉痛的心情,忧伤的笔致,抒发抗金无路、报国无门、功业未就而归隐江湖的悲愤。据说这首词是题在吴淞江长桥上的,没署姓名。后来传入宫廷,宋高宗赵构与丞相秦桧都曾追查作者,但毫无结果。

01原文

建炎庚戌题吴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02注释

1.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2.“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平生:从来。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短棹:此指小船。经过:曾经经过。

3.“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

4.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5.“换取扁舟”二句: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老:终老。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

6.“银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银:银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7.脍(kuài)新鲈:烧煮新鲜的鲈鱼吃。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太湖一带的名产。

8.“太平生长”二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岂渭:哪料到。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9.三江:指流人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支流。雪浪:白浪。

10.净洗胡尘:指消灭一切入侵的敌人。胡尘,指金人侵略者。

11.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此句意谓北方失地未收复,决不能休战求和。作者此处反用杜甫《洗兵马》诗:“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兵甲长不用。”

12.“回首望霄汉”二句:意谓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朝廷无意北伐收复失地,空使志士伤心垂泪。霄汉:本义是指天空,这里暗指朝廷

03译文

建炎四年庚戌年题于吴江

我以前曾多次乘着小船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切上鲈鱼,斟起美酒,放声悲歌。生长于太平年代,哪里想到现在要遭逢战乱。我想要倾泻三江的水浪,消灭尽金人侵略者,决不要休战求和。但回头来看看朝廷,朝廷无意收复失地,让人伤心垂泪。

04赏析

这首词以沉痛的心情,忧伤的笔致,抒发抗金无路、报国无门、功业未就而归隐江湖的悲愤。

上片着重写功业无成而将隐居江湖的忧伤情怀。“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一生生长在太湖边上,划着小船在太湖多次来往。首句点明作者生长的地点,二句写出泛舟太湖的情景,行文中含有一种安闲自在的寓意。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意思是说:现在又来到这里,为什么心中的愁绪跟水云一样的繁多呢?“如今”,表明时间。“重到”,说明旧地重游。接着提出疑问,突出心中的忧愁多如云水。这样,就将这次重游太湖如往日不同的心境明显地表达了出来。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自己打算把匣中的长剑去换取一叶小舟,从此归隐江湖,做穿蓑衣的老渔翁。这三句是激愤之词,失意之语,不再想抗金建功之事,而要归隐于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呢?因为南宋初年,金人大肆南侵,当时秦桧专权,朝政日益弊败。有志发奋图强之士报国无门,因此不少具有匡世济民之才的热血男儿灰心丧志,只求归隐。这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某些人的思想状况。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32%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9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