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95广东博罗韩氏从元末到明末数十
韩姓(94)|山西蒲州韩氏韩爌:两次出任内阁首辅,主治阉党、执掌东林党
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韩鸣凤,字伯仪,号海罗,今广东博罗县罗阳镇人。
韩鸣凤出生在一个士大夫书香世家。据光绪版博罗《韩氏族谱》记载,韩鸣凤的先祖在元末由浙江山阴逃难到了博罗。
韩鸣凤:廉洁奉公,关心民间疾苦
博罗韩氏始祖韩梅州在元朝泰定元年()考中进士,出任梅州吏目(掌管文书事务)。
到任后第二年,梅州发生饥荒,韩梅州严格执行朝廷的赈灾命令,使得“全活者众”。
韩氏家族到韩鸣凤的祖父韩棨(qǐ)时,开始文运亨通,“始有仕宦登甲乙科者,不绝十世。”
韩棨在明成化22年()考中举人,到明朝灭亡时,5代人中,共有26人取得功名,其中进士1人、举人11人。
少年时的韩鸣凤乖巧伶俐,深得韩棨喜爱。韩鸣凤是孝子,他的母亲黄氏去世时,韩鸣凤悲痛万分,“哀哭旅次,酸动旁人。”
他与弟弟韩鸣金在母亲墓侧结庐而居,泣血相守3年。
数年后,韩鸣凤父亲又去世,他又守庐如母丧时,连儿子得了急病也不回家。
万历元年(),33岁的韩鸣凤和韩鸣金一起考中举人,韩鸣凤由此进入仕途。
在直隶高邮州(今江苏高邮市)知州任上,他关心民间疾苦,夜以继日地处理政务。他廉洁奉公,“一钱不肯轻入。”
他调任沅州(州治卢阳县,即今湖南芷江县)时,高邮百姓“攀泣积道相送”,在途中树起“去思碑”,在高邮官署刻嘉政碑,为他歌功颂德。
在沅州知州任上,韩鸣凤继续施行德政:发仓赈灾民,关心守戍军士,狠刹克扣之风等。
因身体原因,韩鸣凤弃官还乡。沅州百姓刻《芷水贻思》《沅州政略》怀念他,修建“韩公祠生祀之”。
70岁那年,韩鸣凤去世,被追赠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
韩鸣凤儿子韩日缵: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
韩鸣凤的儿子韩日缵,字绪中,号若海,万历25年()考中举人,韩鸣凤在同年归隐故里。
万历35年(),韩日缵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官至吏部尚书。
宦官魏忠贤等结党营私,排斥、迫害异己,专权擅政,党羽满朝,韩日缵却不屑与之为伍。
韩日缵以文章、气节、事功著称。崇祯6年(),韩日缵充任经筵讲官,劝谏崇祯帝“任用正人”,并对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得到崇祯帝的赏识。
韩日缵对族人非常照顾,他购买了县城附近的良田亩作为义田,赡养贫困的族人。他还兴建韩氏义塾,教育族中子弟,修族谱,条列家规。
崇祯9年(),韩日缵积劳成疾去世,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恪”,其诗文集被称为《韩文恪集》。著有《询荛录》20卷、诗集10卷行世。
明末大儒黄道周、名将洪承畴是韩日缵的学生,著名的东林党人黄尊素(晚明大儒黄宗羲父亲)尊韩日缵为“座上师”。
韩日缵儿子韩宗騋:清朝“文字狱”第一个受害人
韩日缵画像(图据东江时报)
韩日缵有韩宗騋、韩宗驎、韩宗騄、韩宗骊4个儿子。
韩宗騋,自幼聪颖过人,韩日缵去世后,家道中落,加上国势日非,韩宗騋有了遁入空门的念头。
崇祯12年(),29岁的韩宗騋别母抛妻,到江西庐山出家,法名函可。
崇祯17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上吊自尽。亡国消息传来,函可非常悲痛。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弘光政权,函可到了南京。不久,清军攻陷南京,弘光政权灭亡。
函可亲历清军攻陷南京的重大事变,无法超凡脱俗,写下了南明仁人志士抗争清军的见闻,记为私史,名为《再变纪》(一名《变纪》,一名《变记》)。
顺治4年()秋,滞留南京的函可想回到广东,向父亲的学生、时任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求得印牌。
离城时,清军盘查严格,在函可身上搜出福王朱由崧答南明兵部尚书阮大铖的书信以及《再变纪》一书。
清军怀疑函可是南明余党,对函可严刑拷打,函可坚持说是“一人自为”,没有同党。
洪承畴上奏顺治帝,解释与函可的关系,讲清事情原委。
受刑伤严重的函可被押送北京,投入刑部监狱。最终,通过对函可几个月的审查拷问,未发现有同党,函可被流放到沈阳,成为清朝“文字狱”的第一个受害人。
顺治16年(),49岁的函可因长期遭受身心摧残,“发白齿脱”,早早离世。
函可浮雕石像
博罗韩氏:组织义军反清复明,遭受重创,迅速没落
在明清易代之际,各地纷纷组织复明运动,博罗韩氏家族也身处其中。
韩鸣金的儿子韩晟有韩如璜、韩如琰两个儿子,都是举人出身。
韩如璜与东莞人张家玉组织义军反清复明,最终力战而死,家属28人同日遇难。
韩如琰转战博罗县城。顺治4年(),清军攻打博罗城,韩如琰坚守20多天,县城失守,韩如琰满门遇害。
清军对博罗城进行了屠城,“黎庶不过数十人”,韩氏家族更是“命尽全家”,韩宗驎、韩宗騄、韩宗骊等“以抗节死”,幸存者寥寥。
函可在沈阳听闻噩耗后,痛不欲生,写下“举家数百口,一弟独为人”的悲壮诗句。
函可纪念塔碑
韩氏家族遭受重创,人口剧减,迅速没落。
但韩氏家族在清朝又出了10个举人。乾隆58年(),乾隆帝追谥韩如璜、韩如琰兄弟为“烈愍”,授“忠贞竞爽”匾。
博罗县城老屋巷有韩氏大宗祠,始建于元朝,重修于清朝,年复修,至今保存完好。
请看韩姓(9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