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谱新篇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
11月11日,在苏仙北路清污分流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路面已完成沥青底层摊铺,数十名工人正在抓紧时间进行项目扫尾工作。
苏仙南北路清污分流工程,是我市正在实施的四污前端排口生活污水溢流问题治理应急抢险工程中的铺设管道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部分。整个项目完工后,原来的清污合流变为清污分流,将有效改善郴江河、燕泉河的水质,实现应入河直排的清水和雨水直排,同时降低污水处理压力和成本。这既是市民向往新生活的缩影,更是郴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生动写照。
过去三年,郴州牢记嘱托担使命,紧扣“三区”目标定位和“六大任务”,坚持“一条主线、三个同时”建设原则,深化“四水联动”建设模式,构建郴州“水立方”系统治水模式“四梁八柱”,实现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初步呈现“郴州好水生活更美”的价值内涵。
理念之变:推动治理转化
郴州是湘江、珠江、赣江重要源头和湖南战略水源地,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好山好水是郴州的天然优势。然而,郴州矿产开发历史悠久,多年来粗放式矿产开采,曾造成河流污染严重。
近年来,郴州紧扣“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破题,常态化护水、科学化治水、精细化用水、全方位节水,以“四水联动”实现水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生态支撑,增强了文明底蕴。
治水先治矿,针对绿水青山与矿区矿山并存的市情特点,郴州推行“矿业整治—综合治污—绿色发展”治理模式,深化资源整顿整合。
曾因无序开采而千疮百孔的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采取纳米零价铁制备及水体修复、高耐受高效率优势植物修复等技术,连续实施3个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如今,矿区流域断面氟化物、砷污染指标明显下降,三十六湾治理入选全省长江流域重金属治理典型案例。
源头治矿,给矿山披上“绿衣”,变无序为有序。郴州坚持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同时推进,创新推行“源头治矿—综合治理—有效开发”系统治理等模式。
现在,全市矿山总量从家减少到家;绿色矿山从19家增加至85家,居全省第一,获评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尾矿库从个闭库减少到82个,全部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和监测系统。
面对河流水土污染、重金属严重超标的问题,郴州坚持河流上所有工程的运行以生态工程调度为主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治理,整体推进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产业、水科技、水文化、水管理“八水共治”,系统推进全市条大小河流、8座小型以上水库治理保护。
现在,我市东江湖水质稳定保持I类,东江湖、四清湖水库等被评为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90.9%提升至%,全省排名从第十一提升至第一;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64.83立方米/万元下降到19.48立方米/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率达到91%。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关键点在科技攻关,突破点在机制创新,落脚点在绿色发展。
郴州围绕“六大任务”树立示范区技术需求50项,实施科技专项66项,新田岭钨矿采取膏体充填利用、改性粉体材料,年减少尾砂排放吨。
源头“碧水”、湖岸“清水”、湖中“净水”、制度“护水”,如今,东江湖“一湖一策”保护模式,成为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样本;资兴市绿色发展改革经验入选全国首批1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之一。
模式之变:推动产业转型
旗滨中性硼硅药玻、郴州氟化学“全氟聚醚”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在宜章光电产业园,恒维电子公司所生产的液晶显示器被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金融通信等领域,该公司是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世界强企业的供应商……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支撑。在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郴州坚持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推进,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产业转型风生水起。
近日,在腾驰环保的熔炼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把废料进行提炼。该公司采用的“三联炉富氧熔池熔炼”自热熔炼技术,实现废水零排放,废渣梯级冶炼,相较于传统工艺,每年能够减少标准煤使用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万吨。
像腾驰环保这样,从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向新型战略产业华美变身的企业还有很多。
从低端生产迈向高端发展,走出产业转型加速度,郴州逐渐形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电池、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千亿产业集群,全市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幅均超过10%。
在矿业开采鼎盛时期,“户户冒烟,村村点火”成为一些地区的常态。然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资源,给郴州带来的却不是福利,因矿产资源长期的无序开采,不仅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也不利于产业做大做强。
为此,郴州大力推进重点矿区整顿整合,引进央企,建立精加工与深加工,坚持一个优势矿种对接一个行业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转型升级蹄疾步稳,路子越走越宽。目前,郴州有色金属采选综合能力、冶炼能力居全国前列,建成全国最大白银、铋、微晶石墨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铅锌生产基地,成功实现了矿业经济由粗放式发展向精深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型。
摆脱资源依赖迈出实质步伐,摈弃黑色增长,不断向绿色而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几年来,郴州持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取缔关闭高污染企业0多家,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超过5%,获批第二批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加快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推动资源型产业向绿色转型,建成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企业)28个、绿色工厂6个、绿色园区2个,其中,嘉禾县铸锻造产业数字化改造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永兴晶讯光电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格局之变:推动价值转换
生态产品可具体量化,绿水青山才能有价可依。
过去三年,郴州大力探索推行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交易、绿色资源保护性开发等“两山”转换机制,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今年7月以来,桂东县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万人次,涌现了一大批民宿集群村。在民宿避暑经济带动下,今年1月至7月,全县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39亿元。把凉资源变成热产业,桂东县的产业发展之路,也是郴州积极探索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写照。
以产业生态化为绿色底蕴,郴州围绕实施文旅产业“千百十一”工程,深化红绿融合,大力发展红色研学、生态康养、避暑度假等文旅产业,挖掘了乡村的生态潜力,激活了发展的生态价值。
科技可以改造自然,科技更要顺应自然,在大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下,节能降耗不仅是降低成本、凸显优势的重要因素,更是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资兴市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就是科技与生态结合、绿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典范。该产业园占地面积0亩,规划总投资亿元,可容纳20万个机架、万台服务器、电能使用效率值小于1.2的数据中心和0家以上大数据产业链企业。预计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税费12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5万人。
产业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的竭泽而渔,而是要实现自然资源不断增值。
为进一步做好水文章,郴州按照“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水资源高效利用,已建设涉水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亿元,利用冷水资源打造的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全国十大低碳节能园区、生态环境部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利用热水资源大力发展“温泉+康养”等新业态;利用净水资源发展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产业,着力开发原麦鲜啤、海藻苏打水、优质矿泉水等高端水产品,以生态产业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此外,郴州建立了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交易、土地资源绿色化开发等机制,市域内针对东江湖流域建立断面考核和补偿机制,由市本级加4个县共同组建一个基金池来进行奖励和处罚,目前已兑现1万元。
探索跨界共治生态补偿机制,我市与衡阳市签订流域跨界断面考核补偿协议,积极推动与广东省建立武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与韶关市、赣州市签订了三市跨区域水环境应急管理协议,还建立了生态价值水权交易机制,推动莽山供水使用权转让。
三年时间,郴州华丽转身,成功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立方”建设模式,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85%,市城区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获批国家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
编辑:黄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