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热兵器救不了明朝

白癜风复发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13/4786538.html
本文约字阅读需要12min

在松锦大战中,一支由孔有德率领的清军炮兵部队战功累累,他们攻下了明军众多的堡垒。而这支炮兵部队是明朝军队花重金从澳门引进武器并聘请葡萄牙人训练出来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宁远之战中,袁崇焕用城头的欧洲大炮遏制了后金军进攻的狂潮。当时欧洲的火器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朝自己装备的火器,因此利用欧洲先进的火器技术和人员装备训练明军,甚至直接引进欧洲军队,就成了明朝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但事情的发展竟然适得其反,令人始料未及。明朝就像一个赌徒,不断地将人力、物力、财力砸在辽西走廊,越渴望翻盘,输得越惨;投入的赌注越大,输得越惨。明朝的“赌博技术”从未改变,更未提高,也从来没有认真反思:这样做是否有问题,是不是仅仅靠砸人力、物力、财力就能取胜?是否要及时改变,及时止损?

袁崇焕画像。来源/纪录片《努尔哈赤》截图

同时期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正激烈进行,以先进的火绳枪、火炮、长矛混编的步兵方阵,已经能有效遏制和击败板甲重骑兵。而明军仍然配备极为落后的火器,运用一成不变的落后战术,一波一波地投入战场,成为清军火炮与骑兵的牺牲品。话又说回来,毕竟十七世纪的明朝已经被卷入了全球化,近在咫尺的澳门成为明朝引进欧洲先进武器技术以及人员的窗口,而且明朝也确实引进过一支规模极小的葡萄牙炮兵部队。

早在天启元年(公元年),徐光启、李之藻就提议引进西洋火炮,招揽澳门的葡萄牙人,用以备战。当时澳门已经被葡萄牙人盘据,编制上仍属大明广东香山县管辖。之后,李之藻、杨廷筠等合议捐钱,派张焘、孙学诗等前往澳门募兵购炮,于五月和十二月将四门西洋大炮送到北京。天启三年(公元年)四月,广东引进英国东印度公司独角兽号(Unicorn)沉船上的火炮二十六门,这些就是之后放在宁远城头的大炮。同时还招募了葡萄牙二十四名炮兵进京教授明军使用大炮的技术,但遭到朝廷保守官员的反对,以水土不服为由将其遣返。

徐光启画像。来源/百家讲坛《新春史话·兼容并包启新篇》截图

崇祯元年,崇祯皇帝得知澳门从荷兰船上缴获了十门火炮,就下令去购买,然后又招募了二十名炮兵。葡萄牙文献中记录了崇祯皇帝的圣旨,说澳门是皇帝的领地,在这种危急的关头,希望澳门来效力以谢皇恩。澳门当局批准了这一要求,澳门议事会于九月选派代表前往广东与总督协商澳门兵与澳门炮的进京事宜,双方也就报酬一事达成了协议。以葡萄牙人公沙为首,一行三十二人,携大铜铳三门、大铁铳七门、鹰嘴铳三十支,于崇祯三年(公元年)正月初三,经过十五个月的跋涉,终于抵达了北京。

当时己巳之变刚刚结束,后金军已经俘获了明军的大量火器。明朝以后该怎么对付后金呢?徐光启认为,“惟尽用西术,乃能胜之”。他建议成立十五支精锐火器营,每营配置双轮车一百二十辆、炮车一百二十辆、粮车六十辆,共三百辆;西洋大炮十六门、中炮八十门;鹰铳一百支、鸟铳一千二百支,以及战士两千人、队兵两千人,全部由葡萄牙人来训练。明军火器落后不能克制后金骑兵,冷兵器作战更加不是后金对手,而训练一个冷兵器战士比训练一个热兵器战士要困难得多。如果从十八岁左右开始训练一个人射箭和刀枪,基本上训练不出一个精锐战士,而女真人是从小开始用弓箭、刀枪打猎,二者差别太大,所以徐光启认为必须引进先进的欧洲火器与训练方法。

明代火炮。来源/纪录片《努尔哈赤》截图

崇祯元年,徐光启的门生,同时也是数学家和火器专家的孙元化,被授予宁前兵备道,先跟随督师袁崇焕,后又跟随孙承宗抵达了山海关,在山海关城头设置了红衣大炮五十余门、灭虏炮两千余具。孙元化之后又被破格提拔为登莱巡抚,辖地是胶州半岛以及辽东半岛,所率部队在登莱地区有八千人,在东江各岛有三万余人。己巳之变后,后金军主力撤回关外,但留下了一支由阿敏率领的军队守备包括滦州在内的关内四城。崇祯三年五月,明军在收复滦州的战役中大获全胜,西洋大炮在攻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孙元化称,“攻滦首功为黄龙营,龙营得力在西洋炮”。不久,孙元化所部借助西洋大炮又收复了遵化、永平、迁安三城。孙元化调集军队守卫皮岛,其中即包括公沙等数名从澳门来的炮手。崇祯四年六月,赞画副总兵张焘督率包括公沙在内的部队,以西洋大炮在东江一带击败后金军。明末来到中国的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何大化记载皮岛之役说,中国军队“与骁勇善战的葡人团结一致,不仅成功抵御了鞑靼人的进攻,且在战场上奋勇作战,大获全胜,所有人都将这一胜利首先归功于葡国统领及其铳师。胜利的消息传到朝廷,朝廷上下一片欢腾,皇帝尤其赞扬了葡国士兵;他看到仅七八名葡兵便成功抵御了敌人,且鼓舞了中国军队,增加了其必胜的信念,故重奖他们”。以上记录文字可能有点儿夸大,但是葡萄牙大炮的威力的确是不容置疑的。

崇祯三年四月初七,徐光启上疏要求扩大引进葡萄牙兵的规模,甚至极为乐观地预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恢复全辽。袁崇焕的五年复辽已经是吹牛了,徐光启说两年复辽更是个大话,但是这可能是当时明朝文臣的一个普遍的夸大说法:首先描绘出一个大的愿景,让皇帝点头,然后再去做事。兵部尚书梁廷栋也支持徐光启的建议。徐光启在给澳门耶稣会士首领班安德的信中高度赞扬了葡萄牙士兵的作用,而且非常乐观地说对天主充满信心,随着葡萄牙士兵的到来,战争会很快结束。徐光启是一名基督教徒,所以他对西方技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而且认为一旦葡萄牙士兵在中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有利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这也是他的一个初衷,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最后澳门决定向北京再输送一百六十名葡萄牙士兵、二百名澳门本地士兵以及一百名非洲士兵和印度士兵,明朝皇帝为此要向他们支付五万三千两银子。读者诸君还记得辽饷是多少吗?辽饷的正额是五百二十万两,再加上其他的物资,每年明朝在辽东前线要花费上千万两的银子。由此观之,花费五万三千两白银,配备将近四百名葡萄牙士兵以及火炮,其实很便宜了。

崇祯三年十月二十一日,上述士兵在澳门举行阅兵仪式,然后坐上明朝提供的十九艘船,正式出发。何大化在澳门亲眼看到了葡萄牙士兵出发的情景,直言其英姿飒爽,展现出了英勇风貌,所以明军都信心百倍,认为可以击败后金军。这批士兵一路向北到达韶关,然后翻越梅岭进入江西。当时正好有一个葡萄牙籍的耶稣会士曾德昭在南昌传教,他看到了这些人,记述称大约四百人被统一编队,其中有二百名士兵;编队里有葡萄牙人,一些在葡萄牙出生,一些在澳门出生,更多的还是中国人,他们是优秀的士兵和炮手。每名士兵还配备了一个年轻的仆人,这些仆人都是用明朝皇帝的钱购买的,军饷也非常充裕,有良好的武器装备和军服。

但是,引进这些葡萄牙士兵遭到了广东籍官员以及反基督教士大夫的激烈反对;他们认为,如果葡萄牙士兵在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真实的原因在于,通过澳门——当时中国唯一的海上贸易口岸,广东人可以垄断整个贸易,地方官员可以获得大量好处。而如果明军倚仗葡萄牙人在作战中获得了胜利,葡萄牙人就会要求明朝皇帝开放沿海甚至内地的贸易特权,广东就会失去特殊地位。而士大夫们信仰儒学,反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总之,既有利益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

反对最激烈的是当时的礼科给事中卢兆龙,他是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性格非常刚直,不畏权贵,崇祯皇帝对他非常信任。他反对的理由有几点:首先,引进这么多葡萄牙人到京城,一旦这些人心怀异志,会很危险;其次,堂堂天朝本来就精通火器,以前戚继光就用火器,现在居然打不过后金人,还要招西洋人来帮助打仗,这不是笑话天朝无人吗?而且福建和广东本来就能造红衣大炮,熟悉装填点放之法,根本不需要西洋人;最后,徐光启之所以执意要求引进这些葡萄牙士兵,其主要目的是想传教。

明代佛郎机,在戚继光抗倭时已有使用。来源/纪录片《中华民将:民族英雄戚继光》

徐光启反驳他说,荷兰人与葡萄牙人根本不同,前者要攻打澳门窥视中国,而后者则欲使中国强大以对抗荷兰人,而且只需要再招三百名葡萄牙士兵就够了,两年之内就可以解决辽东问题。徐光启的奏疏叫《闻言内省疏》,原文已经丢失,但是有葡萄牙文的译本。他的主张是,引进三百名葡萄牙人和一千二百支火枪,让葡萄牙人充当教官,训练两三万明军士兵,这是万全而唯一的策略;等战胜敌人一两次之后,明军的士气就会重新得以振作。但是卢兆龙反过来弹劾徐光启“蓄谋不轨”,担心若以葡萄牙人为前驱,恐其“观衅生心,反戈相向”。

崇祯四年二月,明朝招募的葡萄牙士兵已经抵达南昌,但由于己巳之变已经结束,而且卢兆龙等人激烈反对,崇祯皇帝将其遣返,白花了五万多两白银,最后不了了之。

崇祯四年九月,大凌河之战正在激烈进行,孙元化命令游击将军孔有德率领辽兵赴援大凌河。这支队伍在经过吴桥县时,突然爆发兵变,史称“吴桥兵变”。事情的起因是军队给养不足,士兵难忍饥饿之下有人偷鸡,而对偷鸡士兵的严惩激起了其他士兵的极度不满,最终酿成兵变,随后他们一路杀回登州,俘获了巡抚孙元化。在战斗中还有包括公沙在内的十二名葡萄牙士兵阵亡。他们俘获了七千名士兵、十万两饷银,以及部署在登州城的三百余门火炮。一开始他们想拥立自杀未成的孙元化为王,但孙元化以这样是不忠于天主、不忠于皇上为由拒绝。崇祯六年四月,参与“吴桥兵变”的一万二千余人乘船百艘登陆鸭绿江口镇江堡(今辽宁省丹东市),投降了后金。孙元化之后自愿入境,却被崇祯皇帝处死,他的老师徐光启以全家百口性命相保也未能成功。被处死之前,在北京的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化装成送炭工人入狱探望了他。孙元化被处决的次年,徐光启去世,明朝引进欧洲先进军事技术人员的努力至此告一段落,等到下一次再向澳门的葡萄牙人求援,已经是南明永历年间了。

孔有德向清军示好。来源/电视剧《皇太极》截图

孔有德的投降引起皇太极的高度重视,因为孔有德部是当时整个东亚最先进的火炮部队。孔有德和耿仲明去拜见皇太极的时候,皇太极率诸贝勒出沈阳城门十里,到浑河岸边亲自迎接。孔有德后被封为恭顺王,地位在皇太极的兄弟和子侄之上。

明朝对这支葡萄牙人训练的炮兵部队连基本的给养都不能保证,致其兵变;孔有德在明朝不过是一员普通的参将,后金却以最隆重的礼节和待遇接待了这支部队。之后皇太极称帝,还封孔有德、耿仲明为王,这在明朝是绝无可能的事情。这件事情足以证明,明清双方对西洋炮兵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天差地别。

以前明军单纯只是冷兵器不及后金军,孔有德的炮兵部队投降后,连热兵器也不及后金军,战局已经不可逆转。孔有德的炮兵部队与八旗的骑兵结合,在之后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攻城拔寨、无坚不摧,明军的险关要隘再也不能阻挡清军南下了。

本文整理自《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

《征战:大清帝国的崛起》

作者:侯杨方

天地出版社年4月

已获天喜文化授权

END作者

侯杨方编辑

詹茜卉校对

古月国历好物足不出户畅读《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点击下方图片或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