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第一位,女博士院长
东莞卫生健康系统现有三位博士院长:医院(医院)钟敬祥教授,广东医科医院(医院)邵义明教授,医院黄晓芸教授。
其中,钟敬祥和邵义明是校地共建后受大学委派于年才到东莞工作的,只有黄晓芸是年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就扎根东莞,至今26年,可谓东莞卫生健康系统自己培养起来的第一位博士院长。
从年5月出任医院院长至今,医院发展的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医院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东江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为守护东莞人民的健康做更大贡献。
努力终不会被埋没
3月23日,医院迎来建院周年的喜庆时刻,黄晓芸前前后后忙碌了好多天。能和许多同事一起为这样一医院而奋斗,她坚信这对她的人生也必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一天,医院党委书记钟柏茂、医院党委书记董勇、医院院长潘伟彪也来到了庆典现场。“整整27年啊!”董勇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最美好的医院。
这不禁让黄晓芸想起年夏天,她大医院工作,并在年结婚后,把家就安在东莞了。
边工作,边学习,每个成长阶段黄晓芸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努力去实现。年,她开始攻读中山大学医学硕士学位,她的丈夫陪着攻读经济学硕士;年,她又开始攻读暨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她至今都还记得,读博时有一年,经常傍晚5点半下班,急匆匆开车赶去广州上课,晚饭就啃个面包,上完课回到家已是深夜。她没有觉得累,也没有觉得苦,日复一日品味的只是学习的充实快乐。
她的努力没有被埋没。医院提供很多机会,先后送她到美国加州太平洋医疗中心(CPMC)、香港中文大学、医院访问研修,帮助她不断提升在神经医学上的诊疗能力、科研水平。
这是又一次“读博”
把自己形容为“书虫”,以为自己最多做个名医的黄晓芸,医院管理上会走这么远。去年4月,市卫生健康局公布任命她为医院院长,5月1日,她正式上任,告别工作了25年的医院,开启崭新征程。
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黄晓芸从陌生到熟悉,医院发展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很多工作逐步推进,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令她感动的是,“这一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她心底这无异于又一次“读研”“读博”,是新阶段的新目标。“唯学历论”自然不可取,黄晓芸看重的是,“读研读博帮助我提升了学习能力,打开了考虑问题、突破难关、解决问题的视野。”
石龙镇在东莞所有镇街中面积最为狭小,常住人口不超过15万,GDP排名相对靠后,与厚街、虎门、长安这一条“经济走廊”没法相比。
“从数据看,医院的患者,20%来自石龙镇,40%来自市内其他镇,40%来自东莞市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诊疗能力、服务能力,才能在竞争中不断增强吸引力。”黄晓芸说。
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大楼投入使用
3月23日正式启用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大楼承载着医院发展的新引擎,当天的活动中,黄晓芸和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签约,医院上下对发展的强烈期盼。
打造一颗璀璨明珠
现在,每周二上午黄晓芸会带队进行院长查房,每周三上午坚持出门诊。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在医护人员看来,她喜欢走到临床为科室解决实际问题与困难,是务实的管理者。
神经医学中心神经介入团队
在她带领下,医院神经医学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迅速提升,高素质人才汇聚。年,黄晓芸带领的神经内科团队申报的项目——经肾小管尿钾浓度梯度(TTKG)在诊治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中的推广应用——获批国家卫生健康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医院在这一领域的“零的突破”。
肿瘤医学中心
医院正在打造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急救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全生命周期医学中心“五张名片”,医院领导兼任中心主任,以协调多部门形成合力,建设优势学科群。
急救医学中心
为每个中心匹配优秀团队,越来越多顶尖专家团队进驻,人才梯队不断完善。黄晓芸心中还有个“人才计划”,70后争做名医、学科带头人,80后往骨干努力,90后则作为后备人才,为医院发展积蓄力量。
心内科主任颜立球博士(左二)
她珍视人才,医院发展而奋斗的人在她心中都是人才。为激发人才活力,医院目前已启用中层干部量化评价体系,用相对客观的指标来评价干部,下来还将扩大至全员量化考评体系。
医院不可能没有困难,但黄晓芸从无畏惧,“在党委领导下,我们方向明确,在推进上花更多精力,进行充分沟通,医院明天更好。打造东江流域一颗璀璨明珠的目标越来越近。”
文/广州日报记者汪万里
我就知道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