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小学里有动物园学生来当饲养员
都说动物园里欢乐多,惠州市麦地小学在校内打造了一个生态链“动物园”,通过饲养动物,培养学生们的责任心与吃苦耐劳精神。
在麦地小学的科学教室里,校方特别配备了孵化器,这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蛋宝宝”,正是孩子们饲养的鹌鹑、芦丁鸡等禽类所生。再看这边的萌宠饲养区,笼子里有小鹦鹉、松鼠、小仓鼠,还有宠物螃蟹跟宠物蜥蜴。
动物饲养员四年级学生叶梓涛:“这是我养了半年的小松鼠,它叫‘小普洱’,每天我过来的时候会看这里的托盘是不是干净。这都是它吃剩的小壳,我一般会拿去清洗一下,我还会把笼子的果壳清理干净。它喜欢吃鸡胸肉和花生,做完卫生之后,我还会看看它这里的水够不够它喝。”
为了打造学校的生态链“动物园”,初始方案是由科学老师负责饲养动物,学生只负责学习相关生物知识、了解不同物种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没想到孩子们都对饲养过程很感兴趣,于是临时决定让孩子们一起来当动物饲养员。
麦地小学科学专职教师刘炎丰:“因为现在城里的孩子能接触小动物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少,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第一个有生命的意识,第二个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据介绍,从去年初开始在科学课堂上饲养动物,这小小的“动物园”里已经饲养了超过十种不同种类的小动物。一般操作流程是由老师挑选饲养难度低、宠物类的小动物交给学生负责饲养,禽类、鸟类则是采购受精卵回来孵化,养成后的小动物则搬到“生态链动物园”供全校师生观赏。科学课堂的小成果要归功于每一位勤劳付出的学生饲养员,引来家长们纷纷点赞。
学生家长:“我觉得孩子除了学习成绩好,人品也要好,平时这些生活技能也要学好,我总不能一直陪着他(生活)。”
除了麦地小学的小小“动物园”,惠州市区多家小学也陆续“尝鲜”劳动课堂。
惠城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欧阳静:“打造主题化、系列化、课程化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教师从特色美食、民俗风情、农田耕种等多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如华侨中学的端午香囊制作,第四小学的竹编工艺,第十五小学的东江豆腐、酿出精彩等特色课程活动,既能让学生掌握实践劳动技能,又能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