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古道青苔遍地,悠悠诉说

“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古道,是祖先的脚印,一层又一层,一年复一年,踏出来的文化和历史,上面缀满古人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时迁世移,人类的活动赋予了它们更多的内涵。无论是诗人笔下的“古道西风瘦马”、“咸阳古道音尘绝”,还是歌曲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道的意象萧然悠长,如今的咫尺方寸,都是当年的无尽繁华。

俯瞰才喜界-阳成斌摄

民国以前,灵川县就是广西东北区域交通最为发达的县份之一。除县境中部有贯通南北、官办官管的湘桂驿道和漓江水道外,在县境的东部、东南部和西部均有内达省府桂林城、外出通湖南去往中原地区的古道。这些古道不仅方便了境内各处百姓的东奔西走,也方便了南来北往各类行商的货物贩卖,避免了与官府管辖的驿道争道。

红军长征经过的才喜界隘口-阳成斌摄

东部的古道主要为湘桂古商道,自兴安县的高尚入境灵田镇,自灵田可去灵川县城,或入桂林城,或往大圩;东南部为自湖南江永县的潇贺大道分支自恭城瑶族自治县的龙虎关入广西境,经恭城县观音乡抵达灌阳县的洞井瑶族乡,再自东往西过灵川县境的小平乐到海洋圩与湘桂古商道海洋段并线,然后入桂林城或去往大圩;西部则有始于潭下圩的东江古道。

新寨村旁还在使用的东江古道-吕建伟摄

东江古道也是民国以前桂林北上出境去往中原的古道之一。该古道始于灵川县潭下圩,止于湘南城步县;是桂林通往湖南城步、武冈的便捷民间古商道。该古道起于何时不可考,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来往古道的行商、挑夫,才逐渐消停。

东江古道自潭下圩启程,经九屋、石洞过杨柳界(海拔米)、屋围(又称梧围)、门埠,沿东江河东岸至东源、簸箕塘、新寨、冯家湾翻越才喜(又名:柴石)界至龙胜县的江底乡,自那出广西境可到湖南城步、武冈直至长沙。此道与走湘桂古驿道(官道)相比,便捷40多千米;沿途中经县境17个村寨,为汉、瑶、壮、苗民族聚居区,到桂林的湘桂行商贩卒,不少是经此古道往来。另一线可从九屋往东北大塘七支界到兴安县的塔边。自东江古道的起始处潭下圩南下,人、货可从潭下上船自甘棠江入漓江,下桂林;也可自潭下走陆路经甘棠、过定江,进入桂林城。

新寨村一角-吕建伟摄

东江古道虽说比自全州黄沙河入桂的湘桂古驿道和自灌阳永安关入桂的古商道路程近,但终因该道多穿行于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史上又不时有不堪官府压榨的少数民族起义,路况不是太稳定,再加上该古道不仅路窄且陡峭处多,是故,取道此路进出岭南的行商和过客,要比走湘桂古驿道和湘桂古商道这两条古道少许多。

东江古道在广西境内的咽喉要地为三县交界的才喜界。才喜界,位于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委新寨村北约4千米,地处北纬25°47′23″,东经°13′49″,海拔米,为越城岭山脉一支。史上隶兴安县,年区域调整,以才喜界坳口山脊倒水为界,北面属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建新村,南面属于灵川县九屋镇东源村委新寨村,东面仍属兴安县溶江镇金石片区,成三县交界之地。灵川县母亲河甘棠江的干流,便发源于才喜界的大虎山东坡。

灵川县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墓-吕建伟摄

才喜界是东江古道北上出灵川境的必经之地,还有一条川黔至两广呈东西走向名叫横盘路的古道,在界顶交汇。在20世纪30年代桂黄公路和湘桂铁路通车之前,才喜界一带的商铺、伙铺密集相邻,很是繁荣。湖南城步、武冈、新宁一带的百姓将农副产品及手工制品贩往桂林,换回日常所需的食盐、糖等生活用品,走的就是这条古道。这种状况,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

不宜迁葬的单个红军墓-吕建伟摄

年12月,突破湘江的中央红军三军团的三个团,从兴安县金石自横盘路到才喜界隘口后才北折进入龙胜江底。红军翻越才喜界前,在新寨村留下了部分重伤员,托付群众照护养伤。后部分伤员成功转移,但仍有部分红军战士因伤重牺牲,遗体被村民偷偷安葬在多个地点。年,灵川县开始进行湘江战役烈士遗骸的收殓保护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年8月,所收殓到的9具红军烈士遗骸,被集中安放入地处新寨后山冲的“灵川县湘江战役红军烈士墓”,不宜迁入的红军烈士墓也修葺一新。(吕建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