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第三讲王勃太狂了整个滕王阁只
有人说这是历史上唯一一篇,形式大于内容却被传颂的文章。
有人说,无论眼光多么的刁钻,都很难从一两个点去批评他。就算找到这个点,最后还会由衷地说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
他上承东晋时期《兰亭集序》,下接北宋《岳阳楼记》。
握着年的文化接力棒,传递着在怀才不遇中,在深陷困境里的乐观精神。
他还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能把景象描绘成画卷的文章;更是唯一一个,仅用14个字的千古绝唱,就把之前静态的画作带得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他就是《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用字考究,用词规范,句式工整,段落紧凑,结构完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一篇值得好好去学习的文章。
好闲话不多说,今天我们讲《滕王阁序》第一段: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先说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所以叫“滕王阁”,旧址在今江西南昌江之滨。
如此一来,第一句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就容易解释了。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在汉朝属于豫章郡。
故是以前的意思。
所以叫做“豫章故郡”。
唐朝初年,把豫章郡改为“洪州”,所以说“洪都新府”。
这里有个知识点:
唐代宗当政之后,为了避讳唐代宗的名(李豫),“豫章故郡”被替换为“南昌故郡”。所以现在滕王阁内的石碑以及苏轼的手书都作“南昌故郡”。
开篇第一句,是从该地区的历史与现代的历史传承的纵向角度去写的。
下一句是从地理的立体角度去介绍该地区的。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王勃对天文地理非常精通,“星分翼轸”中的“翼”和“轸”是星宿(xiù)的名字。
又一个知识点:
古人用天上二十八宿的方位来区分地面的区域,某个星宿对看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
据《晋书?天文志》记载:
豫章属吴地,吴越扬州当牛斗二星的分野,与翼轸二星相邻。
这就是“星分翼轸”和后面“龙光射牛斗之墟”说法的由来。
衡庐指湖南的衡山和江西的庐山。
大家知道,滕王阁在南昌。从南昌一路向北,直线距离百公里就是庐山。
但是衡山就远了,直线距离就有多公里,更不要说其中山川险阻。
其实滕王阁周围有很多山,专门把庐山拿出来,我们大概能理解,一是距离近,一是名气大:
庐山先后有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余首诗词歌赋。
为什么要写衡山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一是名气,滕王阁周围虽然山多,但是名气能配得上庐山的,几乎没有,周围只有三百多公里外的南岳衡山可以与之比拟。
二是结构,上一句说了“星分翼轸”。
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衡山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
这样从上下句结构和讲究对仗的骈文格式上就都能说过去了。
《滕王阁序》的结构非常紧密,刚提到地理情况,紧接着就详细介绍南昌的地理优势。
王勃说“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这里面有个成语,叫做“襟江带湖”。
襟是上衣的前幅。
江是指太湖的支流松江、娄江、东江,泛指长江中下游的江河。
带是衣带,腰带的意思
五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青草湖、丹阳湖、洞庭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控、引:本义都是指拉弓,引申为控制。
蛮荆是古代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瓯越,原为族名,古越族的一支,分布于瓯江一带。后也指该族所居之地,相当于今浙江南部地区。
这两句的意思是,南昌这个地方好啊,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控制楚地和瓯越大地!真是战略要地,核心区域。
那么这个地方只有军事的征战之气吗?
不。
这里呀,是个文武全才的地方。
下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又是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立体写法。
先是天地间,后是历史上。
先看前一句的“天地间”:
这里,物产丰富!
产出的东西都像是天上的宝贝。
别不信,在《晋书·张华传》里就记载了:
牛、斗二星之间常现紫气,张华请豫章人雷焕来看,雷焕说那是宝剑的光芒上通于天。后来果然在豫章的丰城地下掘出了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宝剑出土后,星间紫气也消失了。
再看后一句的“历史上”:
这里的地界有灵气,这里的人都很优秀。从古至今都是优秀的人们!比如:
东汉时期南昌人徐孺,就是当时隐士、名士。
据《后汉书?徐稚传》记载,东汉名士陈蕃为豫章太守,不接宾客,惟徐稚来访时,才设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悬置起来。
这就是下榻的由来。
这个地方不错吧,有历史,有典故;人才济济,地理险要!
雄伟的洪洲啊,像雾一样涌起,矗立此间!
杰出的人才啊,像星星一样多,在此环绕!
这就是“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俊采指人才。
星驰是众星是运行的意思。
据说周星驰的名字就来自于此。
下一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台隍是城台和护城壕,这里指南昌城。
枕是倚、据的意思。
古代称少数民族为夷,这里指上文所说的蛮荆、瓯越之地。
古代汉族自称夏,这里指中原地区。
交是动词活用名词,指接壤的地方。
主指洪州都督阎公。
美是形容词活用名词,是俊杰的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
南昌城处在瓯越与中原接壤的地方,是天下的要害之地。
此次赴宴的客人和主人,都是这一带的俊杰之士。
这里要注意的至少有三点:
一、南昌很重要,新中国革命的第一枪就是南昌起义,这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这么重要的地方,守卫者定是人间豪杰。
三、从文章来看,前面都在写南昌的地理、历史,怎么过度到人呢?作者结合了前两点,既地区战略意义的重要性,和守卫者的能力之高。
如此结合,既能让文章结构完整,还能在内容过渡中,尽享丝滑。最终把人们的视野一下子就拉到了宴会之上。
看看王勃是怎么写这些参与宴会的人的?
看!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棨戟是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都督的仪仗到了,也就是说阎公光临。
新州是州名,也就是今天的广东新兴。
懿范是美好的风范。
襜帷是车的帷幔,这里借指宇文大人从新州而来的车马。
这两句的意思是:
看,那是有崇高声望的都督阎公的仪仗队,阎公远道来临。
看,那是远在广东的宇文大人的车马队,有美好德行的宇文大人也在此地暂时停留。
这里要多说两句:
写文章要抓住共同点,然后由小到大,逐渐展开。这样的好处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将大家的特点表现出来。
回到文中,王勃对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的描述是“雅望”和“懿范”。
后面一句是“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也就是说,由都督阎公和宇文新州两人引出的大家,也都是大咖。
是“胜友”,是“高朋”。
如此一来,整个宴会的格调也就能配得上南昌的地位了。
十旬休假是指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做“旬休”。
千里逢迎是指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
大家知道,《滕王阁序》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第一骈文,不单单是用典故,用对仗。
王勃文章的结构是非常紧凑的。
每当概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下一句必会详细的描述。
这一句说了很多高朋胜友,那么下一句必须说明他们“高”在哪里,“胜”在哪里。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快来认识一下吧:
有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他的文章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
还有勇武韬略的王将军,他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紫电宝剑,青霜宝剑。
紫电宝剑,传说是三国孙权的三把宝剑之一。
青霜宝剑,传说汉高祖斩白蛇起义,刀刃上隐隐约约常有白霜。后以“青霜”指宝剑。
学士是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词宗是文词的宗主。
可以看到,能来这儿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那么,王勃呢?
从《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的“有怀投笔”和“无路请缨”我们知道:
这篇文章终究是王勃想进官场的敲门砖。
所以王勃一定要写自己。
本段最后一句“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宰是县令的意思。
出是路过的意思。
饯是送行的宴会。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
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里;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这句话稍作解释,就可以轻松理解,但是这句话里面隐藏了一个大秘密!
通过解读大家知道,王勃用了大量的辞藻来描述南昌,用赞美的语言描述参与宴会的人,最后写到了自己,却平平淡淡,语气谦逊。
很明显是与骈文中的华丽辞藻相背离的写法。
这种反常,让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王勃太狂了。
这种背离的写法既能体现王勃的脱凡超俗,结构上又是自然而然;仔细琢磨,好像前面的盛境都是为王勃出现做的铺垫。
其他的人和事虽然都非同小可,但后面的所有文字,都是王勃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
而这种骨子里的指点江山、俾睨天下的狂生气息,不正是顶天立地的文人风骨吗!
您,怎么看?
《滕王阁序》这一讲到此结束,下一期我们聊一聊
《如果你穿越到王勃身上,你会如何续写《滕王阁序》》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不如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8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