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东江不仅是一道风景线,还是河
医院创始人之一、德籍和士明等人在东江岸边上岸,这里距医院只有2分钟路程。远处山上为无顶的龟峰塔。摄于年—年期间。(原图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
河源一家船厂里的船下水了,很多人在后面推。摄于年—年期间。
河源江面的浮桥。年,军阀占据了河源,士兵们在东江和新丰江上架设浮桥,一旦受到敌方威胁,可以迅速撤退。摄于年—年期间。
河源南湖附近的一座石桥。此桥今存,浅水时露出。摄于年—年期间。
河源东江上用竹木搭的高脚桥。这时处于枯水期。摄于年—年期间。
河源东江上的运木船。摄于年—年期间。(原图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
老照片
故园印象之源城区(三)
槎江记:千古横槎照碧波
“江自东西分大小,山交清浊似黄淮”。乾隆年间,知县陈张翼是这样描写新丰江和东江交汇处的。
河源设县于山水汇聚之处,形胜壮丽,桂山西镇,东抱土原。有长宁连平当其隘,长乐、和平、龙川塞其冲,两江至县治合流而下。大江(即东江)水浊,小江(新丰江)水清,陈张翼站在江边看到的两江交汇情景,我们现在有时还可以看到。
源城水资源丰富。东江自北向南流经河源市区,新丰江从西向东绕城而过,两江在河源市区东面交汇,使得市区三面环水。
16个最具代表性的河源风景,江上风景便占了5个,近乎1/3,足证河源水景之多、之美。
东江,古称湟水、循江等,珠江水系干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源河为三桐河。向西南流经广东省龙川县、源城区、东源县、紫金县、惠阳区、博罗县至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于增城区禺东联围东南汇入狮子洋。集水面积平方公里,河长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亿立方米。东江在今河源市境内主要支流有浰江、新丰江、秋香江。
相关资料显示,源城区境内还有埔前河、七磜河、香车河等集水面积4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以及木京河、高塘水、赤坑水、洪洞水、万洞水、蓝田水、双下水等小河流。
大江小河遍布,因而河源的船和码头也很多。据同治十二年《河源县志·古迹志》载,河源的新老八景,有几处都说到河源江面风景的。老八景有:宝江渔唱、龙津晚渡;新增八景有:奎阁槎流、鳄湖青曲、龙庙风帆。
16个最具代表性的河源风景,江上风景便占了5个,近乎1/3,足证河源水景之多、之美。
“河源城几乎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靠水运过来的,那年代汽车很少。”黎先生说,“可以说,东江是当时河源城的生命线。”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明清时代,四通八达的东江、新丰江水运,就成了人们与外界交通的便捷方式。清代河源八景之“龙庙风帆”,说的就是河源城南东江边的龙王庙附近水域。
“行船跑马三分险”,这片水域还是需要一位神祗来镇守。人们就在这里建起了龙王庙,辛亥革命后被毁。
清代文士萧文藻有诗描写这片水域的险:
水汇双江怪石蟠,澄潭汩汩昼生寒。
朝天客去凭云驭,持节人来破激湍。
天际奋飞疑咫尺,波心利济没艰难。
有怀自昔追宗悫,万里风樯不待餐。
东江上溯往惠州、广州的帆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蔚为壮观。清代邑人黎绍曾描写道:“小艇远飘形隐隐,层楼高建影庞庞。”
“上个世纪70年代,源城有石龙场码头,主要是运木头到东莞石龙的。”上城黎屋的黎先生介绍。他还记得当年的8个码头,都是用数字来命名的,其中,医院和东江大桥之间,是客运码头,下至惠城、莞城、广州城,上至黄田、蓝口、老隆。
东江上,船来船往(来回河源、石龙的船只多些)。“河源城几乎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靠水运过来的,那年代汽车很少。”黎先生说,“可以说,东江是当时河源城的生命线。”
民国前后,有大量操粤语口音的人顺东江到河源城做生意,太平街、化龙路、沙边街等繁华的“商业街”里,处处可见东莞、佛山、南海、广州等地的生意人。
抗战期间,南海、番禺、顺德等珠三角腹地沦陷,大批难民沿东江上溯,避难河源。
时至今日,河源陆路交通越来越发达,水路运输和交通渐渐沉寂。那千古横槎,渐渐褪色成发黄的老照片。
(《百年沧桑·影像记忆河源老照片》(上下册)由新华书店、光明书店发行,定价98元。)
来源
河源日报
记者
凌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