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邑文脉探寻历史遗存感受文明之光,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余晓玲
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王俊伟
年4月15日羊城晚报·东莞新闻A14版
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曙光已在东莞初现:距今多年的蚝岗遗址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第一村”,距今约年的村头遗址为广东已发现同期遗存中发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最为丰富的贝丘遗址,东城区柏洲边村猪牯岭发现了“广东第一井”……伴随着大量考古发现,掩埋于地下的东莞历史遗迹褪去层层面纱,跨越千年来到世人面前,与今人展开“对话”。
据悉,经过60年的考古调查,东莞发现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地下文物遗存,其中古遗址20多处,建立了东莞市域内的东江史前文化序列。数十年东莞考古工作的开展不仅成功抢救了一批文物遗存,保存了珍贵的本土考古历史资料,还极大丰富了东莞考古出土资料和文物藏品数量,构建了东莞考古文化序列。连日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蚝岗遗址、村头遗址、东莞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东莞》及东莞考古工作者,以期了解东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
发现首个沙丘遗址,丰富古文化遗址类型
沙丘遗址作为具有明显海洋文化特质的古代文化遗存,因其分布在沿海沙滩、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沙丘遗址在我国东南沿海如珠江口两岸的珠海、中山等地均有发现,是构成广东先秦时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年底,东莞市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虎门镇沙角社区开展考古调查勘探。这是东莞市配合大型基建工程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在勘探过程中发现1处沙丘遗址,存在先秦时期文化层堆积与活动面遗迹。在此基础上,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年11月至年1月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片、石器和玉器,这是在东莞发现的首个沙丘类型古文化遗址,根据出土遗物特征及堆积状态判断,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商时期,推测可能是聚落的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场所。
东莞首个沙丘遗址(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在东莞以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主要是贝丘遗址和台地遗址,如南城蚝岗、企石万福庵、石排龙眼岗和虎门村头等遗址。此次东莞首次发现沙丘遗址,在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出陶片以及磨制精致的石器,对丰富东莞古文化遗址类型、延伸东莞历史轴线、增强东莞历史信度、丰富东莞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是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又一例证。
该沙丘遗址早期文化层堆积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坡状堆积,可分为两层,上层为灰褐色沙土层,厚约25厘米,含大量角砾、红烧土块、陶片等,下层为黄褐色沙层,厚约20厘米,沙质较纯净,角砾减少,陶片个体较大。
今年年初,记者在该考古现场注意到,出土遗物中,有玉质精美的玉环、纹饰繁多的陶片,以及石锛、石镞、砺石等石器。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出土的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有少量泥质陶,纹饰种类繁多,有绳纹、曲折纹、菱格纹、方格纹等十多种纹饰,可辨识器形有罐、釜、豆等,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且当地的制陶工艺更为成熟。夹砂陶因在陶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砂粒和其他碎末而得名,在受热时不易裂开,多作炊器,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它对改进人们的生存环境、由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改为熟食起到巨大作用。泥质陶是用经过淘洗、不掺砂的黏土烧制而成,多作盛具。石锛、石镞等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在珠三角的使用年代延续至商周时期。
60年考古调查,理清考古文化脉络
“20世纪60年代,广东省博物馆的文物考古工作队对东莞进行了文物普查,那次普查中发现了企石万福庵遗址,万福庵遗址的发现成为东莞考古的序幕。万福庵遗址发现后,东莞考古就陆续有了新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发现了龙眼岗、庙边王、圆洲、村头遗址等东江流域贝丘遗址;年谢岗榕树岭、竹头角、打鼓岭系列台地遗址的发现,则实现了东莞东部岗地丘陵片镇区先秦遗址‘0’的突破,之前认为东莞的早期文明以东江母亲河为纽带,滨海临江繁衍生息,山地丘陵片区未见有发现,谢岗系列台地遗址的发现打破了这种观点,山海文明交相辉映。从此,东莞的先秦遗址有了两部分,一边在江海边,一边在岗丘上,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春秋战国各个时期的遗存都有发现。”在东莞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古代东莞》展厅,东莞市博物馆考古与研究室副主任张海成如是介绍。《古代东莞》“文明曙光”部分以东莞历年来考古发掘的万福庵遗址、蚝岗遗址、圆洲遗址、村头遗址等古代贝丘遗址及其丰富的出土文物,展示了东莞早期文明的悠久灿烂。
工作人员正在提取出土物(东莞市博物馆供图)
据了解,经过60年的考古调查,东莞发现了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的地下文物遗存,其中古遗址20多处,建立了东莞市域内的东江史前文化序列;此外,还有古墓葬处、古窑址12处,理清了东莞考古文化脉络。古遗址中,村头遗址为广东已发现同期遗存中发掘面积最大,遗存最为丰富,出土文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先秦时期贝丘遗址,该遗址在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福庵遗址出土的彩陶圈足盘
村头遗址位于珠江虎门入海口东岸,在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东南部。年冬,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广深高速公路建设而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村头遗址,随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博物馆和东莞市博物馆的专家及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发掘队,分别于年8月至年5月和年3月至7月,先后两次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村头遗址面积约1.7万平方米,现已发掘0多平方米,出土遗物丰富,是各类定居要素齐全、功能区规划合理、规模较大的先秦时期人类聚落。
村头遗址
“村头遗址出土遗物可以吨来计算,遗物主要类型有石器、陶器、骨器、贝器等。”—年,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莞市博物馆组成村头遗址出土文物整理小组,对村头遗址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并完成了遗址发掘报告编写,张海成作为小组成员之一参与了此次整理研究及报告编写。
在市博物馆一楼的村头遗址考古整理室,存放有村头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骨器、贝器、晚期小件、杂项及残陶器红烧土块标本、陶片标本等共件(袋)。记者注意到,出土遗物中有大量的蚝壳。对此,张海成解释,这正是贝丘遗址的主要特征,该遗址多位于海、湖泊和河流的沿岸,以古代人类大量食剩抛弃的贝壳为特征。
村头遗址发掘现场(虎门宣传教育文旅办供图)
考古原址上建博物馆,打造文物保护典范
“蚝岗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多年,现存面积约平方米。年4至7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基于对遗址保护和后续科学研究考虑,考古揭露面积仅平方米,其中发掘到底的为72平方米。就是这里展示的部分,其余遗址部分仍原地保护或作回填处理。”在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的遗址展厅,灰坑、墓葬、排水沟、房址、红烧土活动面等遗迹一一呈现,该馆工作人员罗斌解释,遗址虽然发掘面积有限,但其文化内涵比较丰富,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残件及两具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史前人类遗骸,因而被誉为“珠三角第一村”和“东莞的历史文化基石”。
蚝岗遗址博物馆内模拟的蚝岗人生活场景
蚝岗遗址博物馆的建设正是基于对遗址的合理保护和利用,该馆于年6月正式开馆,成为广东省第一座建于遗址之上的史前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筑设计以红砂岩的红色和蚝壳的白色为主色调,分为展馆、办公楼和园林景观三部分。其中,展馆共分三层,由“时光隧道”、遗址展厅、衣食住行展厅、三江流域彩陶文化展厅、临时展厅、互动展厅和陶艺体验室等组成,生动再现了多年前“蚝岗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情景和遗址发掘过程。同时,汇聚了珠江、长江和黄河三大流域的彩陶,集中展现中国多姿多彩的彩陶文化。透过博物馆的玻璃墙面,记者看到,被保护起来的未开发区域横截面仍留有清晰的蚝壳层。
根据骨骼还原出的蚝岗人头像
“博物馆在对遗址进行永久保护的同时,使古代文化遗产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展示,充分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蚝岗遗址也于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莞蚝岗遗址博物馆馆长吴孝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指导下,蚝岗遗址博物馆得以在遗址原址上建成,是东莞市打造博物馆之城的一个丰硕成果,也是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示范意义。
蚝岗遗址博物馆为广东省第一座建于遗址之上的史前遗址博物馆
据吴孝斌介绍,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以及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该馆利用现有资源,以互动展厅为场地,开展模拟考古活动,让学生动手“考古”、修复“文物”。通过这些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体验到考古发掘的乐趣,也感受到考古工作的艰辛。“走进东莞文明”主题活动之“小小考古学家探宝”活动也成为该馆的品牌活动。该馆“走出去,引进来”之“蚝叔讲古”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于今年5月启动,与学校展开深度合作。
几代考古人共同推动遗址保护
诸多遗址能够被发现和保护,背后离不开几代省市考古人的共同努力。东莞市博物馆考古与研究室副主任张海成便是其中的一位。
张海成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当年入职东莞市博物馆。“年,我参加第一个考古项目即谢岗先秦遗址群的调查勘探,勘探结束后,高速公路改线,榕树岭、竹头角、金满湖、打鼓岭等几处遗址予以保留,没有进行发掘。”
年,东莞市博物馆依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村头遗址出土文物整理项目设置了考古部,东莞市博物馆考古业务则以田野调查和室内整理两大项工作为主。田野调查分为配合基建进行考古调查发掘、主动开展专题性考古调查两种。室内整理以东莞历年考古出土文物的整理为主要任务,摸清东莞市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的家底,做好规范归档和研究。东莞市博物馆考古部成立后,张海成加入该部门,如今,该部门也仅有两位工作人员。
其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东莞文物工作部门就有意识地配合基建工程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积极抢救、保护地下遗迹、遗存。从年至今,共开展了百余次配合基建进行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为深度挖掘东莞文物考古资源,东莞市博物馆考古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还主动开展专题性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自年起主动开展东莞市域台地遗址考古调查勘探,计划完成10个山区丘陵片区镇(街)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年启动谢岗镇台地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工作。
张海成整理村头遗址发掘的物件
“年,我们在谢岗驻留了天,再加上年下半年,差不多超过半年时间,一座山头一座山头地毯式‘扫荡’。最兴奋的事情莫过于圹下山遗址的发现。”张海成说,该遗址位于谢岗镇人民公园及环城路建设用地范围内,当时工地已经在围蔽施工,他和同事只能沿着围挡找缝隙钻进去,果不其然就捡到了陶片,他们特别兴奋,当即向上级部门作了汇报,引起了高度重视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