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塘宋氏族人多壮志初心代代传

文/图:张筱云

在南城水濂社区大雁塘村,至今依旧保留着一座有多年历史的宋氏宗祠。该宗祠是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与东江纵队的宿营地之一,见证了东江纵队的抗日活动及宋氏族人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宋氏族人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支持革命,他们心怀故乡,为国家、为东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大雁塘村走出多名革命志士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6世纪,商汤举兵讨伐夏桀,汤灭夏,建立商朝。年后传至纣王,因其荒淫暴虐失掉民心,公元前年被周武王起兵所灭。其后,周公旦将商朝旧都商丘一带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建立诸侯国宋国。公元前—前年,传到宋襄公时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到了公元前年,宋国被“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所灭,宋君后人以国为姓,称宋氏,望族居京兆郡(即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事实上,从大雁塘宋氏祠堂牌匾中的京兆堂不难得知,大雁塘宋氏来源于京兆郡。

大雁塘宋氏始祖可追溯到广东宋氏一世祖宋新恩。据《宋氏族谱》记载,明宣德年间(—年),宋新恩南下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后娶妻生子,定居琴江都中镇约下洋村,从此开基立业,子孙繁衍,生一子:宋潭沐,其被后人尊为广东宋氏一世祖。宋潭沐次子宋有义的后裔、十九世长公宋清振,于乾隆十二年迁居广州府东莞县缺口司上山门村。道光末年(年)二十三世长公宋应锦、三公宋应文兄弟二人,携眷由上山门村迁居大雁塘,成为大雁塘宋氏开基始祖。此外,宋潭沐四子宋有信后裔于咸丰六年(年)迁大雁塘。从此,两房三户的宋氏族人在此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大雁塘如今形成两百多户的宋氏族群,全村人皆姓宋。

在宋氏后人中值得一提的是宋天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年)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小爱憎分明,勤劳勇敢。年冬,日本侵略军侵占东莞,惠东宝人民抗日游击队在大岭山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宋天生参加了“兄弟会”和民兵组织,他的妻子吴石娇参加“姊妹会”,在党的引导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年8月,宋天生、吴石娇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宋天生先后被委任为“兄弟会”会长、民兵队长、民兵常备大队长等。

年,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同年3月,东莞刘发如部出动所有兵马五六百人,进攻大岭山根据地,兵临百花洞。宋天生在危急关头不畏危险、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以模范行动带头接待部队同志到自己家食宿,当时部队的领导曾生、王作尧、张英等同志都曾在他家开会、住宿,甚至办地雷班。值得一提的是,在百花洞战斗中,宋天生连夜翻山涉水,亲自把情报送到大岭山百花洞,让游击队赢得先机。这一仗,粉碎日军叫嚣的“万人扫荡”,是日军“进攻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年,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包围大雁塘,宋天生不幸被捕,押解途中于九里潭村新坡被杀害,终年42岁。

此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宋氏后人宋朱、宋容、宋容稳、宋庆新等人也都积极投身革命,与宋天生同时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大雁塘宋氏后人宋泽容、宋悦明、宋记清、宋进有等人又先后成为中共党员。其中,宋朱是水濂党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后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任政治工作队队员,积极参加抗日。在抗日敌后游击战中,大雁塘村一带经历无数残酷的战斗,宋家竭力接待游击队的食、宿,奋力协同游击队战斗。

2宋氏宗祠成红色教育基地

位于水濂社区的大雁塘村中部偏南的宋氏宗祠,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宗祠坐北朝南,三进合院式建筑布局,总长27米,总宽10米,面积平方米。这是一座客家风格的宗祠,其中正立面两次间的虾公梁、金花狮子、前檐石柱础等装饰风格,都体现出较明显的晚清特征,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笔者在走访宋氏宗祠时,有幸采访到村里的宋氏长辈。今年82岁的宋强老人(下称“强叔”)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他是中共党员宋天生的儿子,由于父母是地下党,他从小就在亲戚家中轮流寄养,也曾到香港沙头角避难。在他的童年记忆中,故乡是无尽的颠沛流离和战战兢兢。

“抗日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生活,当时宋氏宗祠开办初级小学,我也曾在祠堂内读书。”强叔向笔者回忆当时读书的情景,“邻村的小孩都会到宗祠就读,读书的人很多,我们既学习毛笔字,也学习算数、语文等课程,还进行军训,为参军作准备。”后来,强叔考上了高中、大学,曾先后到篁村中学、东莞中学任教。

宋氏宗祠除了开办私塾,还是东江纵队的宿营地。民国二十七年(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组建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江纵队前身),从县城进军大岭山区途中,曾以宋氏宗祠作宿营地。“当初东江纵队战士选择在水濂山大雁塘设宿营地有多种原因,一是村内有宋氏族人是共产党员,部队有照应;二是当时村内有人担任税站站长,可以为队伍提供经济来源;第三,大雁塘坐落在水濂山山脚,地形隐蔽,进可攻、退可守,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强叔说。

受抗日武装力量的影响,当时大雁塘宋氏村民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因此,宋氏宗祠如今也成为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一个展示点,而在大雁塘村具有百年历史的祠堂门口,一块写着“东江纵队宿营地”的牌匾就是最好的见证。

如今,宗祠依旧保留着祭拜、点灯等习俗,每逢节日,村里的宋氏族人都会到祠堂祭拜。在强叔看来,这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更是对在这片土地洒下热血的先祖先烈无限的崇敬和缅怀,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46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