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加快打造湖湘特色夜经济圈

“夜经济”是城市经济开放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居民幸福指数的风向标、促进消费和扩大就业的增长点。

自“夜经济”入选“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以来,大力发展“夜经济”陆续被全国各地列入年经济发展规划,并在推进“六稳”“六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湖南“夜经济”如何重返发展快车道?《湖南日报·华声在线》特约请专家建言献策。

理论智库多措并举,加快打造湖湘特色“夜经济”圈

唐宇文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城市开启另一种活力。大力发展“夜经济”,是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挖掘消费潜力、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全国各地都给予高度重视。近几个月来,北上广等超大城市以及大量二三线城市相继推出多项鼓励发展“夜经济”的举措。

具体分析,“夜经济”造就了三张“新名片”:一是“民生新名片”。“夜经济”具有强大的就业带动效应,其繁荣发展可延长经济活动时间、增加就业岗位。比如“夜经济”直接支撑了伦敦1/8的工作岗位,总计约72万个;二是“经济新名片”。“夜经济”具有强劲的消费带动能力,据统计,我国近六成的消费发生在夜间。比如长沙平和堂夜间商业销售额占到全天的50%,长沙化龙池、都正街、马王堆海鲜夜宵街等街区2/3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三是“文旅新名片”。“夜经济”具有承载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功能,国内外一些知名城市的“夜经济”无不拥有特色文化的有力支撑。比如长沙市解放西路的“酒吧夜经济”、马栏山的“明星粉丝夜经济”、扬帆小区的“地摊夜经济”,以橘子洲烟花、文和友龙虾、德思勤24小时书店等为代表的“休闲夜经济”,它们不仅带来了城市烟火气,更是塑造城市灵魂的重要元素。

基于湖南“夜经济”已较为活跃,应多措并举,加快打造以长沙市为核心、各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湖湘特色鲜明的“夜经济”圈,助推全省消费升级、区域品质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根基:不断完善“夜经济”基础与服务

改善夜间照明和交通。借鉴伦敦经验,每逢周末、节假日,将省会长沙市地铁线路23:00结束运营延长为24小时运营,其他城市在“夜经济”发达的商业区、街区等处,增加夜班公交线路、加密车次,同时改善夜间照明,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延长公共服务设施开放时间。延长博物馆、体育馆、图书馆、美术馆、健身馆等一批日间设施的开放时间。推动核心商圈、街区延长营业时间,建设一批24小时图书馆、24小时工作空间、24小时便利店。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夜经济”核心区域实现5G、WiFi全覆盖。在夜间项目周边提供餐饮区、休息区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增加警察巡逻站岗,保持夜间交通与游人安全。

建机制:创新“夜经济”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夜经济”协调机制。推动设立省、市、区、街(乡镇)四级“夜经济”“掌灯人”制度、鼓励相关商协会推进区域“夜经济”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引导行业自律发展。

出台相应保障政策。鼓励和推进企业实施更加有弹性的工作制度,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加强夜间安全巡逻、应急事件处理机制建设,安排市级财政和部门专项资金扶持“夜经济”发展,实行夜间水费电费优惠、夜场文化演出票价补贴等政策。

优化“夜经济”企业管理机制。借鉴成都经验,每年评选公布一批“夜经济”示范点。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网红品牌、深夜食堂和特色民宿。鼓励行业自治,推动大型商业体在发展“夜经济”中充分发挥规范经营的带头作用。

聚资源: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夜经济”

利用“数字经济”创新夜间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湖湘文化元素,以古街、博物馆、游船为载体,利用VR虚拟现实、3D动画等手段展现湖南文创产品。集纳湖南传统名点小吃、非遗大师手工作坊、艺术工作坊、茶馆、收藏馆等,制作夜间打卡线上地图。

利用“网红经济”营造“夜经济”氛围。应用现代媒体营销湖南“夜经济”,讲好“夜经济”故事,推介一批网红民宿、网红店铺、网红表演,邀请个性鲜明的网络红人、设计卡通形象,为湖湘文化代言。比如餐饮方面可重点推介火宫殿小吃、文和友龙虾、茶颜悦色奶茶等。

利用“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不打烊的服务体验。比如引导发展夜间送药、夜间购物、夜间外卖等线上线下结合模式。积极引入美团、叮当快药、58到家等互联网企业总部或第二总部在湖南落地,打造“夜经济”总部。

树品牌:打造湖湘“夜经济”标杆

打造一批核心“夜经济”商圈和地标。高起点规划建设富有湖湘特色的“夜经济”集聚区与特色商圈,丰富“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多种“夜经济”新业态。比如长沙可重点打造“一洲一山一圈多街”(橘子洲、岳麓山、五一商圈、长沙古街)立体“夜经济”带。

以“橘子洲烟花”为核心品牌,打造湖湘夜间消费IP。借鉴“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经验,丰富烟花节形态,引入科技元素、音乐元素、文化元素、国际元素,将橘洲烟花节打造成湖湘“夜经济”消费龙头品牌。

打造“一湖四水夜游夜读”文化品牌。围绕湘资沅澧、岳阳洞庭湖、常德柳叶湖、郴州东江湖等水域同步开发水上夜游、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夜游项目,将本土花鼓戏、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夜游文化重点,晚间开放岳麓书院,开设“夜间学堂”“夜间讲坛”。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以业兴夜培育壮大“夜经济”

陶庆先

发展“夜经济”等特色经营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夜经济”基础好,发展壮大“夜经济”,以业兴夜,打造“夜经济”产业链大有可为。

夜业共振,撑起“夜经济”

“夜经济”包括人们夜间闲暇消费形成的经济活动以及夜间工作形成的各种经济活动。“夜经济”兴起,是对人们“求乐”“求知”需求的呼应,也源于城市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夜间市场空间。商务部一份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是夜市场与夜间产业共同撑起了“夜经济”。当前,着力发展“夜经济”,延续白天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有利于加快消费市场全面复苏。

以夜市聚业。壮大“夜经济”,需要有容量可观的夜市场,以利于各类商家打破时间局限优化供给,创新性开发出更多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相反,如果“夜市”空间容量不够,商家提供产品和服务后,很可能由于市场规模小而出现亏损,最终只能“望夜兴叹”。

以产业兴夜。满足消费者“求乐”“求知”需求,需要发展吃、喝、玩、乐、购等各种业态。比如面向低龄学生的“夜间培训”市场庞大,只有做优做强相关产业,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乃至吸引更多消费者走出家门、形成消费。相反,如果夜市场充斥着低端、毫无价值或者获取难度大的产品和服务,就难以激发消费欲望,“夜经济”也就难以做大。

选准育好夜间产业,繁荣“夜经济”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发展壮大“夜经济”,更加需要创新商业模式,选准并培育好一批适合夜间消费的产业,推进供需有效对接、高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转型升级,让老业态适应新消费。酒吧KTV、足浴按摩、小吃夜宵等传统业态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须顺应当代人生活喜好,积极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比如培育清吧,让人们在轻缓的音乐中释放压力、品味生活;足浴按摩可以向住宿消费提质升级,有利于人们调整生活节奏、修身养性。

创新供给,以新业态开拓新市场。“夜经济”还存在诸多空白,需要有新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激发消费欲望,进而形成消费行为。比如旅游目的地可以创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演艺娱乐”活动,开发针对各类节庆、满足企业需求的主题创意活动,适合中青年白领的“康体休闲”,适合商务人士交流学习的“沙龙”等等,让“夜经济”更加丰富多元。

创新管理服务,确保“夜经济”可持续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发展壮大“夜经济”,不仅需要突破季节限制、克服夜间消费不便,还须加强市场监控、严防病毒传播,通过适度集聚发展、强化链条服务、打造暖心消费,构建良好的“夜经济”运行生态。

适度聚集发展,有效培育“夜经济”载体。围绕提高“夜经济”消费的便利性,在培育专业化、特色化街区基础上,积极培育现代化综合性商贸城。比如在儿童娱乐集聚区丰富儿童消费产品,同时适度开发适合家长消费的演艺娱乐、购物休闲等服务。通过培育专业化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的载体,扩大“夜经济”消费覆盖面,提高“夜经济”消费总量。

强化链条服务,有效提升“夜经济”消费效能。依托智能技术,围绕出行选择、消费推荐与预约、停车服务、配套物流等服务,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提升各项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各类服务时间、空间上的配套,比如进一步优化地铁、城铁、城市公交之间的衔接,加强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让“夜经济”消费更加顺畅。

打造暖心消费,有效优化“夜经济”环境。加强对夜间消费产品、服务质量、价格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消费欺诈行为,鼓励各经营主体坚持诚信经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构建公开透明的消费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管控,强化夜间出行安全管理,构建舒心放心消费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发展“夜经济”点亮美潇湘

李钢

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文旅商业消费聚集区”“鼓励夜间经济发展”。

“夜经济”是指发生在夜晚的经济活动,能有效拉动区域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夜经济”发展水平已日益成为衡量城市经济繁荣度、居住舒适度与生活便利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湖南以省会长沙为代表的区域“夜经济”发展基础好,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长沙入选“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吃湘菜、看演出、听音乐、逛酒吧、娱乐休闲等已成为长沙“夜经济”特色品牌。当前,应抓紧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利用我省文化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禀赋,深入发掘湖湘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宝贵文化遗产,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长沙等地经验,科学有效推进湖南“夜经济”发展。

一是注重“夜经济”顶层设计。加快研究制定全省“夜经济”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项目、空间布局、责任主体、实施步骤、考核标准等,指导全省各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可在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雪峰山、大湘南五大旅游板块和七条全域旅游线路增加夜游内容。制定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夜经济”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通过金融支持和行业补贴等方式,降低商家经营成本,鼓励延长夜间营业时间。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广泛吸引社会投资,扩大“夜经济”投融资渠道。还要完善公共服务,为夜间消费活动提供保障。比如长沙市天心区创建了夜间经济服务中心,通过设立“夜间管家”、开通“夜经济”公共服务热线等,及时协调处理各类问题,有力推动了“夜经济”发展。

二是扩大“夜经济”旅游市场。发挥湖南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资源优势,促进城市“夜经济”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锦锈潇湘”为主题,打造体现湖南文化、突出湖南特色的夜间旅游线路和项目,培育知名夜文化品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繁荣文艺创作,优化《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天门狐仙》《魅力湘西》《烟雨凤凰》《炭河千古情》等演艺产品内容及传播,开展经常性夜间文艺演出。探索培育夜间购物、餐饮、游览、演艺、影视、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多种“夜经济”业态,推动民宿向星级品牌化发展。在保障安全、避免扰民前提下,鼓励部分旅游景区如长沙岳麓山-桔子洲、张家界武陵源、邵阳崀山、岳阳洞庭湖-君山岛、衡阳衡山、郴州东江湖、永州零陵古城-东山景区等开展夜间游览服务,稳妥探索夜游湘江、洞庭等项目。鼓励各市州建设24小时书店、24小时便利店和“深夜食堂”等。

三是打造“夜经济”示范区域。推动重点城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探索打造永州、衡阳、湘潭、株洲、长沙、岳阳等城市湘江两岸,资沅澧三水沿岸城市内河两岸,岳阳南湖、常德柳叶湖、郴州东江湖内湖沿岸“夜经济”功能集聚区和商业圈,辐射带动全省“夜经济”发展。有内河、内湖的城市还可开发水上夜游、水秀、主题光影秀等夜游项目。依托特色餐饮美食、文化馆所、主题公园、演艺设施等,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引进培育重点企业,在各市州中心城市商业集聚区、各类古城和民族风情城镇,集中打造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开发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夜游消费项目,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逐步形成夜生活、夜消费的规模效应。

四是丰富“夜经济”产品供给。着眼“夜观光”“夜文娱”“夜美食”“夜购物”“夜学习”“夜康体”“夜亲子”等,提供多元“夜经济”产品。丰富中小型、主题性、特色化文旅夜游产品,引导夜游项目增加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消费内容。鼓励开发书法、湘绣、花鼓戏、本土相声、湖湘文化等文创产品,增添“夜经济”的文化内涵,并衍生开发夜间研学、亲子产品。做大做强火宫殿、文和友、茶颜悦色等本土餐饮文化品牌。引入科技元素、音乐元素、文化元素、国际元素,不断增强“夜经济”产品的现代感和品牌魅力。

(作者系湖南科技学院校长、教授)

优化传播链条促进湖湘“夜经济”良性循环

刘振

“夜经济”发展水平不仅直接体现服务经济水平,也是衡量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配套政策,推动以长沙为代表的湖湘“夜经济”从单纯的“夜市”脱胎为“游、食、娱、购、行、宿”等多位一体的新形态,在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让“夜经济”发展滞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多名来自经济发展一线的代表和委员就重振“夜经济”提出具体建言,为“夜经济”重拾增速定下政策基调、吹响了行动号角。

推动湖湘“夜经济”驶回发展快车道,必须基于疫情防控不放松这一根本前提。既要进一步发挥“夜经济”在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也要积极防范“夜经济”下人群聚集所带来的疫情防控风险,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把“夜经济”发展质量摆在更突出位置、把本土用户需求放在更优先层面。

发展“夜经济”不仅需要商业配套等硬件条件支持,更需要通过强化传播积聚声誉。着力优化“夜经济”传播链条,不仅可以推动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还可以为湖湘“夜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快速实现跨越式增长积蓄足够力量。

——提炼湖湘文化基因,以精彩故事促进湖湘“夜经济”良性循环。

城市“夜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强劲的文化内核。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夜经济”时,非常注重地方文化元素的挖掘和融合。我省历来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为大力发展“夜经济”准备了充足的文化养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理想局面,在湖湘“夜经济”发展道路上已成现实。岳麓山的每一寸土地、太平街的每一块石板、坡子街的每一家美食档口,都攒满了烙有湖湘文化印记的大小故事。

在生硬的灌输与说教已难以打动用户的网络传播时代,应放弃人云亦云的传统传播思维。加之疫情期间“夜经济”须进一步深耕本土市场,就更需要做足湖湘文化文章、更好引发本土客户的内心共鸣。应结合湖南文化传播优势,在“夜经济”的故事传播中融入更多湖湘文化基因,让本土用户在消费过程中体会到更深层的文化认同感,做到以文留人、以情化心,让湖湘“夜经济”“愈夜愈关情”。

——引导用户生成内容,以口碑效应促进湖湘“夜经济”良性循环。

作为一种与用户体验密切相关的服务经济新形态,“夜经济”的一大特色就在于用户口碑的自发生产和主动传播。基于良好消费体验,再依托各类网络社交和互动平台,产品和服务口碑能够以极低成本得到迅速广泛传播。文和友、茶颜悦色等品牌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话题榜前排位置,与消费者的自主传播点赞密不可分。

基于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夜经济”重点区域的规划和管理,加大核心消费场所的美化、亮化、绿化力度,优化用户消费体验,让更多用户闻声而动、慕名而来。对于餐饮等以产品售卖为主的“夜经济”形态来说,口碑效应还能有效带动外卖销售量,在控制人群聚集的同时增加市场销售、带动周边就业,从而实现倍数化的拉动效应。加速湖湘“夜经济”重启,应进一步立足自媒体传播特性,为用户准备好绚丽背景、精彩图片、朗朗上口的“金句”、动人的音乐等网络传播“配菜”,充分发挥口碑传播在丰富性、可信度方面的优势,让湖湘“夜经济”“愈夜愈出新”。

——打造创意体验场景,以心境融合促进湖湘“夜经济”良性循环。

法国里昂的灯火秀、英国伦敦的酒吧街,这些享誉世界的“夜经济”形态,本质上都是对特色化创意体验场景的消费。所谓“场景”,是基于特定时间、空间、行为以及心理的环境氛围的总称。随着购买力增强,用户对于创意消费、体验消费的内涵和层次有了更高要求,好的体验场景会对用户产生强烈吸引。

因此,在策划“夜经济”特色产品和服务项目时,要重视对用户视、听、味等维度的全感官调动,从生活和情感角度寻求、促发用户共鸣,让用户产生心境融合感,以此培育出更多“网红打卡点”。促进湖湘“夜经济”实现良性循环,需要通过场景塑造将具体产品或服务提炼成抽象的“情感按钮”,把大兵笑工厂、橘子洲焰火表演等特色项目打造成兼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场景体验样板,将尝鲜式的偶然消费升级成持续性的体验习惯,让湖湘“夜经济”“愈夜愈牵心”。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传播与现代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0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