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山水独韵赣之南图
八境台
东江第一瀑
赣南采茶戏《补皮鞋》
赣南脐橙
赣县区白鹭古村的赣派建筑
赣州崇义旅游
赣州的客家大院
赣州古城墙美景
赣州古墙城脚下
赣州龙南大美风光
赣州上犹县大石门古村大山深处的客家古村历史古韵特别浓郁
客家南迁纪念坛
美丽的赣州
三百山是安远县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上犹秋色
上犹阳明湖
世界最大的机械钟塔
通天岩石窟景区
辛弃疾的雕像
辛弃疾在郁孤台留下千古绝唱
郁孤台
国家旅游地理江西赣州9月21日讯(通讯员邓海霞)说到江西旅游,耳熟能详的就是婺源、庐山、三清山等,然而江西的最南部总是让人容易忘记,特别是赣州这个地方好像去旅游的人相比其他地方就比较少了,可能大家都以为赣州只有与历史相关的旅游点,其实不是,赣州有着太多的纯自然景观。最近,笔者采风有幸走进了山水独韵的赣之南。
千里赣江第一城—美丽的赣州
赣州是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千里赣江第一城、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和世界风水堪舆文化发源地等美誉。赣州是江西省下辖市,地处江西南部,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在江西11个设区市中,赣州的面积是最大的一个,也是人口最多的设区市,但赣州的知名度却不高,尤其是赣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却没有最著名的景点。赣州是一座有着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古迹遍布,且大多数都没有开发,是一座少见的几乎未开发的古城,并素有“江南宋城”的美誉。
很多人或许会好奇,为什么赣州被称为“江南宋城”?因为赣州有着众多的宋代文物古迹,这里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北宋城池。赣州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章水穿城而过在章贡区与贡水并流而有了赣江,江水与城墙组成了赣州的天然屏障,虽然南方经常发大水,但赣州却从未淹过,这也与当地古老的排水系统有很大的关系,它就是始建于北宋的福寿沟,不得不让人佩服古人的智慧。
有人说,走进赣州就仿佛走进了一座“宋城博物馆”,我觉着一点没错。赣州有唯一的一座宋代城墙,有建于宋代的古浮桥,有至今依然在使用的北宋年间建造的下水道系统福寿沟,以及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的八境台,这些都是赣州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是到赣州旅游必打卡的景点。
除了赣州主城区外,赣州下辖县市的旅游资源也是十分丰富,比如有“世界围屋之都”之称的龙南市、客家民系聚集地安远县、宋代周程理学起源地的大余县、江西南大门之称的全南县等,都有着景色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客家的围屋,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是陌生的,它虽然没有福建围屋的知名度,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采。
三百山是安远县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这里是香港、广东居民饮用水东江的水源头,而被誉为“东江之源”。三百山风景区内自然风光秀美、水资源清澈,素以三百山峰、源头飞瀑、原始林海、火山地貌、峡谷奇观和高山平湖这“六绝”著称于世,深受游客的喜爱。
在大余县有个“牡丹亭公园”,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还魂记》的故事就发源于此,不过这里的知名度实在是太小了,以至于少有游客。在我看来,赣州确实是一座被低估的旅游城市,这里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大多几乎未开发,实在难得。从旅游的角度来看赣州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城市,各个景点如通天岩,古浮桥,古福寿沟这些景点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
漫步赣州千年古城墙
进入赣州市,我走进了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的龟角尾公园,也就是“江南宋城”。从地图上看,这个龟角尾是章江、贡江和赣江的三江口,即章江贡水在这里交汇而开始称为赣江。古城墙恰好成了公园的天然边界围绕着古城墙,在这块不大的三角洲地带,地图上显示分布着龟角尾公园、八境公园、宋城公园和郁孤台公园,这些公园几乎连成一片,从而称为“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
赣州现存的古城墙全长余米,是我国唯一的宋代砖城,我看到城墙上还保留着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的铭文砖多种,年代最早的是北宋熙宁二年,即公元年,由此可见,这段城墙至少已有千年历史了。当时的宋朝,也是赣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候。当我来到客家南迁纪念鼎和纪念碑处,看到小广场上有很多老人在起劲的抽着陀螺消遣。然后来到城墙角,也就是八境台脚下。沿着墙外的青石板路去往东门方向,来到涌金门口,再往前几百米就是赣州浮桥和东门。来到八境台,登临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犹如身临其境,这也是“八镜台”得名之处。另外就是关于赣州八景,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据介绍,清朝时的八景为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
攀登了这个三层楼台后,我然后又在楼外侧的瓮城墙头溜了一圈,这个瓮城倒是挺别致,好像微缩版的古罗马斗兽场,绕完瓮城墙,来到主城墙上,沿着城墙望去,不远处就是北门了。
有人说,若是到赣州逛古城墙的同时,“郁孤台”那是一定要去的。郁孤台,位于赣州城西北部的海拔米高的田螺岭顶(别称:贺兰山),一侧就是著名的宋代古城墙盘亘在江边,历来不乏文人墨客来此游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辛弃疾,当年辛弃疾在赣州任职时曾到登临郁孤台,并留下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景区入口处即可看到辛弃疾的雕像。郁孤台历史悠久,但具体始建年月已无法考证,有史料最早记载的是唐代时虔州(今赣州)刺史李勉曾登临郁孤台北望,并将这里的名城更名为“望阙”,在去往郁孤台时看到的一座门楼上就题写有这二字,可见它至今至少有多年历史。
如今我们看到的郁孤台是在年重建而来,整体按照清代同治年间的样式修建,整座台楼高17米、共三层,建筑整体格外引人注目,绿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廊柱、雕梁画栋的岩壁,周围则掩映在茂密翠绿的丛林,看起来格外的幽静及古色古香。郁孤台所处位置是赣州城区的制高点,这也是郁孤台的一大亮点,游人可登上郁孤台眺望整个赣州市区的风景。在郁孤台的房间中还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书写有“观远”,在观远楼内还有当年郭沫若登临郁孤台时有感而发的《登郁孤台》题记。
自古以来描绘郁孤台的诗篇有许多,除了辛弃疾的菩萨蛮外,宋代诗词名家廖刚撰写的《次韵敏叔郁孤台作》也格外有名,诗云:“一目江天万里开,世间那有更高台。烟云缥缈千山迥,岛屿萦回二水来;爽气直疑侵斗汉,仙风应觉到樽罍。南州已见澄清日,大笔聊从赋早梅。”,再搭配上那幅山水楼阁画,非常有意境。当我登上郁孤台顶,看着眼前章贡合流的壮观景色,心里不由得默背起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这是当年辛弃疾借水怨山,抒发国家沦亡的悲痛,即便是现在读起来,依然让人瞬间就静了下来。
石泉石美石头城
通天寨在石城县琴江镇大畲村,因寨上主岩通天岩“外如两指相箝,内若两掌半合,仰视苍穹似可通天”而得名。通天寨素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美誉。对外地来赣州游玩的人来说除了赣州古城墙外,另一个不容错过的便是通天岩。通天岩风景区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西北郊6.8千米处,通天岩石窟开凿于唐朝,兴盛于北宋,至今保留着唐朝至宋代的石龛造像尊,宋代至民国的摩崖题刻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虽然通天岩没有特别出众的丹霞风光,但是这里的各类雕刻足够让人赞叹不已。这里地势陡峭的高山是非常适合漫步游玩的。山间树木葱郁,不同角度的风景也是特别迷人的。茂密的林间一口小湖宛若一面镜子一般镶嵌在山林间。
步入通天寨,可发现景区内山水奇特、峰峦璀巍,人置身绿野中,空气富氧清新。寨上景点如林,一步一景,其中不可错过享富盛名的通天“三绝”:一是全国罕见的超大规模岩面龟裂凸包地貌;二是栩栩如生完全不经人工雕琢的千佛丹霞;三是生命之根与生命之门同处一山的罕见景观。
群山环抱,热泉暗涌,野奢与生态交融;石窟斜傍、群鱼绕身,身心在此得到真实解放。在石城九寨温泉,寻找最纯真的疗养天堂。上有瀑布、下有水潭,石城的九寨温泉是从丹霞地貌中冒出来的泉水,富含偏硅酸、氡、碘等2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江西乃至全国罕见的“双料”温泉,对心血管疾病有保健疗养作用和抗衰老作用,对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也具有特殊疗效和保健功能。独具匠心的设计者把温泉泡池建在原生态的丹山峡谷中,在天人合一的曲径幽林中,尽享温泉的惬意
在石城高田,有一片典型的高山草甸、天然草场,“万亩高山草甸、百年杜鹃花海”是石城美景——八卦脑的浪漫写照。“悠长古道伴茶亭,枯藤老树缀野径;杜鹃花海耀山岗、高山草甸乐牛羊”,走进八卦脑就宛如走进了这样一幅如诗的画卷。金秋九月,八卦脑上万亩野山楂挂满枝头,如火如荼,满目是沉甸甸的丰收喜悦;连绵草甸牛羊穿行,如歌似画,意境悠然。
美丽的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原名阳岭国家森林公园,它位于赣州崇义县城南郊,总面积.8公顷,主峰海拔.5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8.6%。为了纪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在崇义平叛立县而将此山命名为阳明山。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来突出亚热带生物基因库特色,它是江南面积最大、物种最多、原始生态保护最好,距离县城中心最近的生态旅游风景区,被誉为“江南绿色宝库”和“天然氧吧”。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空气负离子浓度值最高的风景旅游区,空气负离子浓度值平均值为9.6万个/cm,最高值在兰溪瀑布高达到19万个/cm。景区主要的景点有中华绿谷小广场、阳明湖、兰溪沟谷雨林、兰溪瀑布、十万亩竹海、云隐寺、摩天云梯、阳明山之巅等等。全程共14公里,可选择徒步,也可选择观光车,如果选择徒步的话,那么需要花一天的时间在景区内游览。
公园内峰峦叠嶂,古木参天,保持了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风貌,这里没有任何的破坏,行走在森林的栈道中感受着清幽,潺潺流水声在耳边,还有虫鸣鸟叫,好一派悠闲自得。在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可以体会到林中细水长流、曲径通幽、世外桃源的感觉。当漫步在林海之中,依山抱石、千姿百态、气势磅礴。
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如果喜欢回归山林,喜欢大自然的人,可以到这里体验一番。
(责任编辑马新审核签发祁铎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367.html